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赏析-唐代关于怨女痴想的古诗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2 03:43

长信秋词五首原文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其三)

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赏析-唐代关于怨女痴想的古诗

长信秋词五首赏析

这组诗的标题“长信”二字很有来历,王昌龄就是借这种来历寄托他的讽喻之意。《三辅黄图》(三)云:“长信宫,汉太后常居之……后宫在西,秋之象也。秋主信,故宫殿皆以长信、长秋为名。”由汉代宫殿之名,引申出了与此有关的汉代班婕妤的故事。她原是班况的女儿,班彪的姑母,成帝时被选入宫为倢伃,史称班倢伃。倢伃,又作婕妤,是汉武帝所设置的位同上卿、身比列侯的地位很高的女官。班婕妤曾为成帝宠妃,后为赵飞燕所谮(zèn,说坏话诬陷人)失宠。班婕妤畏谗,主动请求到长信宫侍奉太后。

在这里,王昌龄字面上写的仿佛是班婕妤的故事,说她失宠后,一大早就手持扫帚打扫宫殿,白天只有与被弃的秋扇为伴,晚上独自躺在那里倾听计时宫漏的滴水声。她深深地慨叹自己如花似玉的容颜,倒不如一群从皇帝身边飞来的黑乌鸦!

王昌龄是开元、天宝间的著名诗人。恰恰就在这时(开元二十八年),李隆基将其子李瑁(寿王)之妃杨玉环先度为道士,至天宝四载,就把自己的这位儿媳册封为贵妃。从此杨妃专宠,明皇失政,奸佞当道,国将不国!王昌龄的这组诗虽然“优柔婉丽,含蕴无穷”(沈德潜语),但却不难看出,它完全是借汉喻唐,矛头直指玄宗本人。不久王昌龄遭第二次贬谪,恐非事出无因。

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赏析-唐代关于怨女痴想的古诗

长信秋词五首作者简介

王昌龄

王昌龄(690?—757?),字少伯。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人,《新唐书》作江宁(今属江苏)人。开元进士,任校书郎,后举博学宏词科。曾一贬江宁丞,再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尉。安史乱起,往江宁,道出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后晓因贻误军机,河南节度使张镐将戮之,晓哀求曰:“有亲,乞贷馀命。”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晓默然。

他的诗以七绝最好。在同时诗人中,可以和李白七绝争胜的,只有王昌龄。明李攀龙推他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为唐代七绝压卷之作。七绝的体制本易为读者吟诵欣赏,通过他的流畅的语言、明快的节奏、蕴藉的词意,这一诗体更显出它的特色。似乎也可以说,没有这些七绝,他在盛唐诗坛上不可能享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盛名。

薛用弱的《集异记》,记开元中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饮于旗亭,令伶人唱曲,于王诗就唱“寒雨连江”和“奉帚平明”二诗。这记载虽不可靠,但说明这两首诗在当时已风行于社会。

他的七绝,多写边塞哀愁和闺中幽怨,后者也包括宫怨。在封建社会中,民间也好,宫廷也好,妇女们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难言的苦痛。王昌龄就以同情的态度、奇特的构思揭开了她们的灵魂世界,让她们有一个倾吐的机会。这种题材,如果抒情上没有本领,就很难写得好。

更多王昌龄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