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春遣怀八首原文
六年春遣怀八首(其五)
元稹
伴客销愁长日饮,偶然乘兴便醺醺。
怪来醒后旁人泣,醉里时时错问君。
六年春遣怀八首赏析
“遣怀”,顾名思义是排遣心中的意绪,对此时的元稹来讲主要是悼亡。
诗人为什么要标出“六年”这个时日呢?这主要当是在元稹的生活中,除了他仍然被贬失意之外,这一年还有两件悲喜交并之事——悲的是与爱妻韦丛的泉路相隔;另一件堪称喜事的是元稹收娶安氏为妾。
又是思念已故原配又在纳妾,读者不禁要问:元稹怎么啦?回答则应该是——这一切都是人之常情。
这又要回到“六年”这个日子口上。此时已是韦丛谢世的第三个年头,自春至秋,再过几个月就是她的“三周年”了。为父母丁忧尚且只有三年,元稹此时纳妾,对已故原配来说不算薄情。何况从这首诗来看,他是真心实意地在痛悼亡人:
首句的字面上,虽说是为给别人消愁而整日饮酒,实际上是他自己想借酒浇愁,其言外之意就是愁更愁;第二句说,他偶然也有喝醉的时候。而诗的最动人之处是三、四两句——在酒醒之后看到别人在痛哭,他感到很奇怪。经询问才知道,原来在他醉醺醺的时候,竟把“旁人”看成是亡妻,像在她生前一样,向“她”问这问那。“旁人”既然为这些问话感动得泣不成声,读者又何尝能无动于衷呢?
元稹之所以成为写作悼亡诗的高手,主要是因为他对亡妻有一份像沧海一样深的真情实感。
六年春遣怀八首作者简介
元稹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河内(今河南洛阳附近)人。八岁丧父,家贫,由其母教读。十五岁明经及第,授校书郎,后官监察御史,曾与宦官刘士元争厅,贬江陵府士曹参军。他在《思归乐》中曾自抒其当时心情云:“身外皆委顺,跟前随所营。此意久已定,谁能求苟荣。所以官甚小,不畏权势倾。”但至穆宗长庆初,又受宦官崔潭峻优遇,以其《连昌宫词》等向穆宗进奏,大为赏识,即知制诰,后又拜相。以武昌军节度使卒于任所。《旧唐书》传说他性锋锐,见事风生,不欲碌碌自滞。后人也有目为“巧宦”者。
他是白居易的知己,白诗《蓝桥驿见元九诗》,有“每去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句。论文观点多相同,又一同写了许多讽喻诗,因诗集编于穆宗长庆年间,故皆以《长庆集》为名,遂有“长庆体”之称。
他的《织妇词》《田家词》,写农村妇女终岁辛劳的结果,只供官府的横征暴敛,但语言不甚滋润,结构也嫌松散。较著名的为《连昌宫词》与《望云骓》,以一宫、一马写出兴衰之殊异,历史之大变;还有就是悼亡诗和艳情诗,后者即《莺莺传》之所本。悼亡诗哀念其亡妻相从于艰难之际,《莺莺传》则写其对情人的始恋终弃,有些读者之知道元稹其人,恐也多由此两作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