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好好诗原文
张好好诗
杜牧
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来乐籍中。后一岁,公移镇宣城,复置好好于宣城籍中。后二岁,为沈著作述师以双鬟纳之。后二岁,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感旧伤怀,故题诗赠之。
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
翠茁凤生尾,丹叶莲含跗。
高阁倚天半,章江联碧虚。
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铺。
主公顾四座,始讶来踟蹰。
吴娃起引赞,低徊映长裾。
双鬟可高下,才过青罗襦。
盼盼乍垂袖,一声雏凤呼。
繁弦迸关纽,塞管裂圆芦。
众音不能逐,袅袅穿云衢。
主公再三叹,谓言天下殊。
赠之天马锦,副以水犀梳。
龙沙看秋浪,明月游东湖。
自此每相见,三日已为疏。
玉质随月满,艳态逐春舒。
绛唇渐轻巧,云步转虚徐。
旌旆忽东下,笙歌随舳舻。
霜凋谢楼树,沙暖句溪蒲。
身外任尘土,樽前极欢娱。
飘然集仙客,讽赋欺相如。
聘之碧瑶佩,载以紫云车。
洞闭水声远,月高蟾影孤。
尔来未几岁,散尽高阳徒。
洛城重相见,婥婥为当垆。
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须?
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无?
门馆恸哭后,水云秋景初。
斜日挂衰柳,凉风生座隅。
洒尽满衿泪,短歌聊一书。
张好好诗赏析
这首诗作于大和九年(835)秋。其时杜牧为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故于洛阳重见张好好。这首诗主要记述张好好的身世,对她的遭遇深表同情。诗的大部分写张好好姿色美丽、乐技高超以供人娱乐的生活情况。最后写重见好好之后,二人境遇都产生了极大的变化,不禁感慨万千。在诗中,他没有鄙弃这些歌伎,而是流露出深挚的情感与极大的同情,写出了她们的理想与追求,她们的苦闷与悲哀。杜牧这首诗还有自书真迹传世,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北宋时《宣和书谱》卷九称其书法“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清人王士祯《带经堂诗话》卷二三《书画类》说:“唐杜牧之《张好好诗并序》真迹卷,用硬黄纸,高一尺一寸五分,长六尺四寸,末阙四字,与本集不同者二十许字。”自书诗卷后还有明人董其昌跋语:“樊川此书,深得六朝人气韵,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牧之,亦名家也。”真迹流传至今弥足珍贵,可见杜牧的书法造诣极深,只是被他的诗名所掩盖,故不为世人所知罢了。
张好好诗作者简介
杜牧
字牧之,京兆万年人。第进士,复举贤良方正。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擢监察御史,移疾分司东都,累迁左补阙,史馆修撰。历黄、池、睦三州刺史,入为司勋员外郎,常兼史职。致吏部,复乞为湖州刺史。逾年,以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龌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至。从兄悰,更历将相,而牧困踬不自振,颇怏怏不平。卒年五十。自为墓志,悉取所为文章焚之。其甥裴廷翰,辑《樊川集》二十卷,外集一卷,今存。人号为“小杜”,以别杜甫云。太和初,礼部侍郎崔郾试进士东都,公卿咸祖道长乐。有吴武陵者,最后至,谓郾曰:“君方为天子求奇材,敢献所益。”因出袖中书,搢笏郾,郾读之,乃杜牧《阿房宫赋》,辞意警拔,而武陵音吐鸿畅,坐客大惊。武陵请曰:“牧方试有司,请以第一人处之!”郾谢已得其人。至第五,郾未对,武陵勃然曰:“不尔,宜以赋见还!”郾曰:“如教!”牧果异等。牧为御史分务洛阳,时李司徒厚罢镇闲居,声伎豪侈,洛中名士咸谒之。李高会朝客,以杜持宪,不敢邀致。杜遣座客达意,愿预斯会。李不得已邀之。杜独坐南向,瞪目注视,引满三卮,问李云:“闻有紫云者,孰是?”李指之,杜凝睇良久,曰:“名不虚得,宜以见惠!”李俯而笑,诸妓亦回首破颜。杜又自饮三爵,朗吟而起曰:“华堂今日绮筵开,谁唤分司御史来。忽发狂言惊满座,两行红粉一时回。”意气闲逸,旁若无人。牧不拘细行,故诗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牧佐宣城幕,游湖州,刺史崔君张水戏,使州人毕观,令牧闲行,阅奇丽。得垂髫者,十余岁。后十四年,牧刺湖州,其女已嫁生子矣。乃怅而为诗曰:“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