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洲歌》作品原文
《三洲歌》
其一
送欢板桥湾,相待三山头。
遥见千幅帆,知是逐风流。
其二
风流不暂停,三山隐行舟。
愿作比目鱼,随欢千里游。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清商曲辞·西曲歌》
《三洲歌》作品赏析
晋元帝渡江后,即位建业。当时南迁之民为解决生计问题,不少人投入商业活动。南朝时期,建业、江陵等沿江城市商业一度极为繁荣。据《南齐书·良政传·序》记载:“永明(齐武帝年号)之世,十许年中,百姓无鸡鸣犬吠之惊。都邑之盛,士女富逸,歌声舞节,袨服华妆。桃花绿水之间,秋日春风之下,盖以百数。”商人给城市带来繁荣的同时,也改变了社会风气。商人追逐风情一时成为时尚,这其间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商人思妇之辞。其中尤以“西曲”为烈。
“西曲”产生于商业繁荣的长江、汉水沿岸一带。反映的生活面较“吴歌”稍广。由于地区差别与歌者的身份不同,两者内容上亦有差别。它多写水上船边旅客商妇的离别的愁苦,与“吴声”的家庭风味在情调上有明显的差异。这两首《三洲歌》就是写商人和情人分别之事的。《古今乐录》说:“《三洲歌》者,商客数游巴陵,三江口往还,因共作此歌。”《唐书·乐志》也说:“《三洲》商人歌也。”
第一首写女子送别作为商人的恋者,希望他能一帆风顺平安归来。
“送欢板桥湾”,首句开门见山,点明送别和送别的地点。“板桥湾”,可能就是《水经·江水注》中的板桥浦,离下句提到的“三山”很近。接着,作者不是继续写别时的情景,而是忽然将笔锋宕开,描绘女子等候恋人平安归来的景象。 “三山”,在今南京市西南。登上三山,即可望见湾口和江面。 “相待三山头”,寥寥五字就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女子想象中的怀人盼归图:江边岸上,一位女子伫立山头,翘首凝望,等待着恋人回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心中不断地交织着希望和失望。女主人公在送别之时就设想以后痛苦的盼归情形,更显出她当时和恋人的恋恋不舍,并从中透出几分不安和担心。
三、四两句“遥见千幅帆,知是逐风流”,写女子又回到送别的现实情景中来。她送走恋人后,仍不愿马上离去,而是满怀深情地极目眺望,但见茫茫江天之际有千帆竞发,心想渐渐远去的恋人所乘之舟或许就在其间,正一齐乘风破浪向前行驶呢。“风流”一词在这里是双关语,既指江风和流水,又含“风流乐事”的“风流”意。所以第四句表面上是写恋人的行舟乘风逐浪,实际暗示恋人可能会去追逐风流之事。商人重利,为了经营而辗转各地,所去之处或者也会出现“大堤诸女儿,花艳惊郎目”(《襄阳乐》)的情况,因此女子担心恋人“逐风流”是很自然的事,而这也正表明女主人公对恋人的一往情深。这两句既描绘了如画的江景,又刻划了女子送别时的复杂心态,交待了她恋恋不舍中夹杂的不安、担心之所在,显示出情景交融,含蓄蕴藉的特点。
第二首紧承第一首而写,表达女主人公要和恋人永远相爱,誓不分离的美好愿望。
“风流不暂停,三山隐行舟。”恋人所乘行舟,乘风逐浪,越行越远。此时女子肝肠断绝,痛苦不堪,她多么希望江风和流水能停留一下,行舟不再前进,让自己再多看一眼恋人的身影。可是江风流水无情,仍然驾着船只奔腾而去。行舟渐渐被三山所隐没,从视线中消失了。 “不暂停”三字写出了女主人公难舍难分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而“风流”一语仍包含着风流之事的意思,所以这两句在眷恋中依旧夹杂着不安的成分。如何在这苦苦煎熬中解脱出来?接着女子忽发奇想:
“愿作比目鱼,随欢千里游。”“比目鱼”,是鲽形目鱼类的总称,相传须二鱼相并而行。女主人公愿意化作比目鱼,纵然天涯海角,也要随恋人而游,这样既可解脱别离之苦,又可免去不安之虑。这两句和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中的“愿作郎马鞭,出入擐郎臂”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现了女主人公永不分离的美好愿望和对爱情的执着态度。
这两首《三洲歌》所写的男女之间的爱情,与《吴声歌曲》一样炽热浓烈,但所刻划的女子依恋中交织着不安的复杂心态,又是《西曲歌》中商人思妇题材所特有的。艺术上,它们想象丰富,比喻贴切,双关语的运用使得表情达意更加委婉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