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同上》作品原文
《尚同上》
子墨子言曰: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盖其语人异义。是以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十人则十义,其人兹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是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至有余力,不能以相劳;腐巧余财,不以相分;隐匿良道,不以相教,天下之乱,若禽兽然。
夫明乎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天子三公既以立,以天下为博大,远国异土之民,是非利害之辩,不可一二而明知,故画分万国,立诸侯国君。诸侯国君既已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其国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正长。正长既已具,天子发政于天下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上有过则规谏之,下有善则傍荐之。上同而不下比者,此上之所赏,而下之所誉也。意若闻善而不善,不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弗能是,上之所非弗能非;上有过弗规谏,下有善弗傍荐;下比不能上同者,此上之所罚,而百姓所毁也。上以此为赏罚,甚明察以审信。
是故里长者,里之仁人也,里长发政里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必以告其乡长,乡长之所是,必皆是之;乡长之所非,必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学乡长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乡长之善行,则乡何说以乱哉?察乡之所治者何也?乡长唯能壹同乡之义,是以乡治也。
乡长者,乡之仁人也,乡长发政乡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者,必以告国君,国君之所是,必皆是之;国君之所非,必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学国君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国君之善行,则国何说以乱哉?察国之所以治者何也?国君唯能壹同国之义,是以国治也。
国君者,国之仁人也。国君发政国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必以告天子,天子之所是,皆是之;天子之所非,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学天子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天子之善行,则天下何说以乱哉?察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天子唯能壹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也。
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灾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是故子墨子言曰:古者圣王为五刑,请以治其民,譬若丝缕之有纪,罔罟之有纲,所连收天下之百姓,不尚同其上者也。
《尚同上》译文注释
译文:
墨子说:古代人类刚产生,还没有政治刑法的时候,人们所说的各不相同。这样,一个人就有一种道理,两个人就有两种道理,十个人就有十种道理,人愈多,其所谓的道理也就愈多。人人都认为自己的道理是对的,而批评别人的道理,因而就互相指责对方不对。于是在家里父子兄弟间生出怨恨,使家庭离散,不能互相团结和睦。天下的老百姓,都用水火毒药,互相损害,即使有余力,也不能互相协作;有多余的钱财,也不能互相分享;把好的道术隐藏起来,不拿来互相教育。天下之混乱,就象禽兽一样。
明白了天下之所以混乱,是由于没有行政长官,因此,选择天下的贤能者,立为天子。天子确立了,因为他的力量不够,又选择天下的贤能之士,立为三公。天子和三公都设立了,因为天下广大,远国异乡之人,对于是非利害的区分不可能逐一知道得很清楚,因而又划分为许多国,建立诸侯,设立国君。诸侯国君设立之后,因为他们力量不够,又选择国内的贤能之士,设立为行政长官。行政长官设立以后,天子就向天下百姓发布政令,说道:你们不论听到好的还是不好的,都拿来报告上级。上级认为是对的,大家一定要听从;上级认为不对的,大家一定要反对。上级有过失,就加以规谏;下面有好的,就去查访而加以推荐。与主上协同,而不在下属间结党偏袒,这是上级所奖赏,下面所称赞的。假如不论听到好的还是不好的,都不报告上级,上级认为对的不认为对,上级认为不对的不认为不对,上级有过失不劝谏,下面有好的不了解不推荐,为下级袒护而不与上级协同,这就是上级所责罚,老百姓所非议的了。上级用这一原则进行赏罚,就能洞察下情而符合实际。
因此,里长是一里范围的仁人。里长向一里的百姓发布政令,说道:不论听到好的还是不好的,一定要报告乡长,乡长认为是对的,一定都认为对;乡长认为不对的,一定都认为不对。去掉你们不正确的言论,学习乡长的正确言论;去掉你们的不良行为,学习乡长的优良品行,那么一个乡有什么理由还会混乱呢?考察这个乡之所以治理得好,是什么原因呢?唯一的一点就是乡长能统一全乡人的意愿,所以乡就治理得好。
乡长,是一乡范围内的仁人。乡长向全乡百姓发布政令,说道:不论听到好的还是不好的,一定要拿来报告国君,国君认为对的,一定都要听从;国君认为不对的,一定都认为不对。去掉你们不正确的言论,学习国君的正确言论;去掉你们的不良品行,学习国君的优良品行,那么一个国家有什么理由还会乱呢?考察一个国家之所以治理得好,是什么原因呢?唯一的一点就是国君能统一全国人的意愿,所以国家治理得好。
国君,是一个国家的仁人,国君向全国百姓发布政令,说道:不论听到好的还是不好的,一定要拿来报告天子,天子认为是对的,就认为是对的;天子认为不对的,就认为不对。去掉你们不正确的言论,学习天子的正确言论;去掉你们的不良行为,学习天子的优良品行,那么,天下有什么理由还会乱呢?考察天下之所以治理得好,是什么原因呢?唯一的一点就是天子能统一天下人的意愿,所以天下治理得好。
天下的老百姓,都向上统一于天子。如果不向上统一于天子,那么灾难就还未完全去掉。现在天刮着大风,下着暴雨,连日不止,这就是天用来责罚老百姓不向上统一于天子。所以墨子说:古代圣王设立五种刑罚,用来治理人民,就象丝线有纪、网有纲一样,是用来收捕天下那些不向上统一于上级的老百姓的。
注释:
①相劳:互相协作。劳,劳动。 ②腐㱙:同腐朽。 ③乎:于。 ④辩:同辨,识别。 ⑤正长:即长官。 ⑥而:犹与。 ⑦傍:通访。 ⑧比:即同的意思。 ⑨里:乡以下的行政单位。里长:一里的行政长官。 ⑩若:你、你们。 (11)而:应为“夫”,发语词。 (12)灾:灾难。 (13)天:应为“夫”。溱溱:频频,不断。 (14)五刑:指墨、劓、荆、宫、大辟五种刑罚。 (15)请以治其民:应为“以治其民”,“请”字是衍文(从俞樾说)。 (16)丝缕:成缕的丝线。纪:把丝一绺一绺分开来的总绳。 (17)罔:同网。罟(gu音古),也是网。
《尚同上》赏析评点
【赏析】
墨子《尚同》有三篇,这是上篇。“尚同”是墨家主要的政治思想之一。所谓“尚同”,就是强调在下位者的思想认识、言论、行为,要向上统一于在上位者。里统一于里长,乡统一于乡长,国统一于国君,天下统一于天子。要求下级对上级绝对服从,并以在上位者的是非为是非。认为只要这样统一,就能达到天下的治理。反映了墨家希图通过“尚同”而达到天下大治的一种理想。在写法上,先确定一个原则或前提,然后层层推演。原则就是“尚同”。这个原则是从政治治理的经验和需要上总结出来的:在人类初生,没有政治刑法之时,人们看问题各不相同,各自强调自己的道理,而指责对方不对,于是天下混乱。因此要“尚同”:一切以上级的意见为准,人人遵守。原则确定之后,再从小到大,由下至上,逐一推演:由里长开始,向百姓发布政令,要人人都向乡长看齐;接着由乡长向百姓发布政令,要人人都向国君看齐;再接着由国君向全国百姓发布政令,要人人都向天子看齐;最后是天子统一天下人的意愿,百姓都向上统一于天子。利用演绎法层层推论,不忌文字语意的重出,尽量做到极言尽意,而又条贯清楚,逻辑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