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用中》作品原文
《节用中》
子墨子言曰:古者明王圣人所以王天下,正诸侯者,彼其爱民谨忠,利民谨厚,忠信相连,又示之以利,是以终身不餍,殁世而不卷。古者明王圣人,其所以王天下正诸侯者,此也。是故古者圣王制为节用之法,曰: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鞼匏,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曰: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古者圣王制为饮食之法,曰:足以充虚继气,强股肱,耳目聪明则止,不极五味之调,芬香之和,不致远国珍怪异物。何以知其然?古者尧治天下,南抚交趾,北降幽都,东西至日所出入,莫不宾服。逮至其厚爱,黍稷不二,羹胾不重,饭于土簋,啜于土形,斗以酌。俯仰周旋威仪之礼,圣王弗为。古者圣王制为衣服之法,曰:冬服绀緅之衣,轻且暖;夏服絺绤之衣(11@,轻且清,则止。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古者圣人为猛禽狡兽,暴人害民,于是教民以兵行,日带剑,为刺则入。击则断,旁击而不折,此剑之利也。甲为衣则轻且利,动则兵且从,此甲之利也。车为服重致远,乘之则安,引之则利。安以不伤人,利以速至。此车之利也。古者圣王,为大川广谷之不可济,于是利为舟楫,足以将之则止。虽上者三公诸侯至,舟楫不易,津入不饰。此舟之利也。古者圣王制为节葬之法,曰:衣三领,足以朽肉;棺三寸,足以朽骸。窟穴深不通于泉,气不发泄,则止。死者既葬,生者毋久丧用哀。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宫室之时,因陵丘掘穴而处焉,圣王虑之,以为窟穴,曰冬可以辟风寒;逮夏,下润湿,上熏蒸,恐伤民之气,于是作为宫室而利。然则为宫室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曰:其旁可以幸风寒,上可以幸雪霜雨露,其中蠲洁,可以祭祀,宫墙足以为男女之别,则止。诸加费,不加民利者。圣王弗为。
《节用中》译文注释
译文:
墨子说:古代的明王圣人,他们之所以能做天下的帝王,做诸侯的首领,是因为他们非常忠实地爱护人民,非常丰厚地为人民谋利,非但忠实信义,而且使人民看到有利可图,所以人民对于圣王,终身都不会感到厌恶,至死都不会感到厌倦。古代的明王圣人,他们之所以能做天下的帝王,做诸侯的首领,原因就在于此。因此古代的圣王制订出节约用度的法令说:天下各行各业的工匠,举如制造轮车的、制作皮件的、烧制陶器的、冶铸五金的、当木匠的,使他们各自从事所专长的技艺。还说:凡事只要已足够供给民用就适可而止,各种徒增费用,对民生不能带来什么好处的事,圣王就不做。古代的圣王,制订出饮食的法规说:饮食但求能够充实饥肠,增添气力,强壮四肢,使耳聪目明,不讲求各种美味的烹调和气味芳香的食品,不罗致远域的珍馐异馔。根据什么知道是这样的呢?古时候尧治理天下,南边安抚交趾,北边接近幽都,他的势力东西边到达太阳升起和落下的地方,没有谁不归服的。至于他自身所享用的:粮食不同时吃两种,肉和汤不同时吃两样,用瓦器盛饭,用瓦盆饮水,用木勺子斟酒喝。俯仰周旋等繁琐的礼节,圣王是不做的。古时候圣王制定出穿衣服的法规,说:冬天穿深颜色的衣服,取其轻暖;夏天穿葛布做的衣裳,取其凉爽。仅此而已。各种徒增费用,对民生不能带来什么益处的事,圣王就不做。古时候圣人因为有凶猛的禽兽伤害人民,于是教导人民带着武器行走,平日带着剑,出剑刺击就能刺入野兽的躯体,挥剑斫击必能斩断,即使向旁边砍劈也不致折断,这就是剑的好处。以铠甲作戎装,又轻又便利,活动时屈伸自如,这就是甲的好处。车子用来载驮重物到达远方,乘在车子上很安稳,驾驭车子很便利。安稳就不伤人,便利就可以迅速到达,这是车子的好处。古代的圣王,因为大河宽谷不能通过,于是制造了船只,但求能够渡河而巳。虽然是三公诸侯等尊贵的人来了,船桨不用更换,摆渡的船工也不用打扮。这就是船的好处。古时候的圣王,制定了简化丧葬的法规说:葬死者只用三套衣服,但求死者的躯体易于腐烂;棺木厚三寸,但求死者的骸骨易于腐朽;墓穴的深度不达到有泉水的地方,但求臭气不致散发出来而已。死者既以下葬,生者不要长久地服丧哀恸。古时候,在人类刚刚产生,还没有房屋的时候,依傍着山丘挖洞穴居住。圣王为此而忧虑,以为挖洞穴居住,虽说冬天可以避风寒;但到了夏季,地下潮湿,上面暑热熏蒸,恐怕会损害人们的健康,于是建造了房屋,使居住得到改善。那么建造房屋的做法如何呢?墨子说:房屋的四周可以抵御风寒,屋顶可以承受雪霜雨露,室内清洁,可以祭礼,房屋的垣壁足以分隔男女,使之有别,这样就可以了。各种徒增费用,对民生没有增添益处的事,圣王是不做的。
注释:
①卷:同倦,疲倦。 ②轮车:指制轮造车的工匠。鞼匏:音kui pao (匮袍),指制作皮革用品的工匠。 ③交趾:南方的国家,即现在的越南。 ④降:当是“际”之误:际,接续。幽都:即幽州,在今山西省北部地区。 ⑤羹胾不重:指尧生活节俭,饮食简单。羹,肉汤; 胾(zi音自),肉。 ⑥土簋:土制成的陶器,作盛饭用。 ⑦啜:饮。形:是一种饮具。土形就是土烧制而成的瓦器。 ⑧斗以酌:酌,即勺,舀酒器。斗,作动词,舀取的意思。 ⑨俯仰:指低头行礼和抬头受礼。 ⑩绀:gan音赣,以帛染成深青透红的颜色。鲰:(zou音邹):以帛染成近似雀头的颜色。 (11)��绤之衣:(chi x i音痴细)。指葛布做成的衣服,织得精细的为��,织得粗的为绤。 (12)兵:当是“弁”字之误,弁通变。变且从,指屈伸自如。 (13)利为舟楫:应为“制为舟楫”。隶书“制”或写作“��”,与“利”形近而误(从王念孙说)。 (14)窟穴:埋棺材的坑穴。 (15)气不发泄:气,原作流,疑误。按《节葬下》:“气无发泄于上”。是“流”当为“气”之误,今据以改(据毕沅说)。 (16)熏蒸:指太阳烤晒,室内闷热如熏如蒸。 (17)圉:通“御”,抵挡。 (18)蠲洁:清洁。蠲,(juan音娟)洁。
《节用中》赏析评点
【赏析】
“节用”是墨子的基本生活观念之一,是在与儒家的论辩中提出来的。《节用》共三篇,下篇有目无文。本篇是中篇。墨子针对儒家的繁文缛节铺张浪费,提倡节用。墨子认为,古代的明王圣人,只为人民谋利,他们的生活都是十分节俭的。因此他主张,在饮食、穿戴、武装、车船、葬礼、宫室等方面都要讲求实用,反对奢侈。墨家的这种主张,反映了下层劳动人民的愿望。在写法上,全篇贯之以“圣王”的经验和风范。一开始就强调古代的“明王圣人”只图奉献,不讲享受。在这个基础上,假借“圣王”名义托出“节用之法”:原则是凡事足够供人民用就适可而止,对民生无利的事就不做。有了这个原则,再一一针对与民生关系最密切的几项要事加以申说。作为重点,首先讲了饮食,定出饮食的限度,并举出人人敬爱的尧帝的生活作例证:尧治天下辛苦备至,饮食却极为简单,“饭于土簋,啜于土形”。尧的作风当然有权威性、典范性。接下去,再逐项讲服装、剑甲、舟车、葬礼、宫室应以什么限度为标准,就有了相当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