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原文
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赏析
这是目前所知最早描写“元日”(春节)的诗篇,记录了中国最大节日的最古老的传统风俗与风情。首句先声夺人,在阵阵的爆竹声中开启全篇;次句特写,化虚入实,让春风在屠苏酒的滋润下徐徐而来。三、四两句,写“曈曈”阳光之下的“千门万户”喜气洋洋地换上崭新的桃符和门神,寄寓了万千百姓对新年新气象、新年新感觉、新年新希望的无限向往。
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作者简介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属江西)人。曾封荆国公。庆历进士。由签书淮南判官调鄞县知县。嘉祐三年(1058),以万言书上仁宗,力陈去先王之世远,“而欲一一修先王之政,虽甚愚者犹知其难也”。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神宗问他执政措施以何为先,他答道:“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其后即推行新法。从熙宁三年到九年,两次拜相,两次罢相。最后退居江宁,初住半山园,其宅仅蔽风雨,不设墙垣,时常跨马骑驴,出游山林,憩居僧寺,编著《字说》。如他的《偶书》所说:“我亦暮年专一壑,偶闻车马便惊猜”。后舍宅为寺,移家至秦淮河畔。元丰八年三月,神宗卒,他的挽词中有“一变前无古,三登岁有秋”语,还是把熙宁变法作为神宗的重大功绩来悼念,神宗确亦是他的知音。隔了一年,他自己亦逝世了。他比司马光早死几个月,光闻安石殁,就建议朝廷应厚加礼遇,免得翻覆之徒,乘机中伤。张舜民的《哀王荆公》诗有云:“恸哭一声唯有弟,故时宾客合如何?”又云:“今日江湖从学者,人人讳道是门生。”人们想起他的用人不当,尤觉感慨系之,亦是在地下的王安石所料不到的。
他是儒家中的变革派,宰相中的读书人。搬掉偶像的座位,他不失为一个有定见、有魄力而又有缺点的杰出政治家,晚年寄诗情于半山,亦不失为最好的归宿。个性坚强,感情丰富,然而虚心不足,意气用事。平生推崇孔孟,却又不薄商鞅。为了整顿当时“贪鄙苟得”、腐败因循的政治局面,所以力主法制、重视人才,萧注所谓“意行直前,敢当天下事”(《宋史·萧注传》)。他的《送苏屯田广西转运》中说的“恩泽易行穷苦后,功名常见急难时”,实亦深于治道、自抒抱负之言。政治上阻力的深重、新政本身的先天不足、性格上的固执,这种种错综复杂的因素,给他的变法带来了悲剧色彩。
他的诗,不尚华艳却丰肌健骨。归纳起来,大致有三个优点: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晚年所作又胜于早年,特别在近体诗方面,在宋诗中可说数一数二。曾季貍《艇斋诗话》甚至说:“绝句之妙,唐则杜牧之,本朝则荆公,此二人而已。”这或许是对他仕途上失意的最大安慰,虽然曾氏又说“百首不如晚唐人一首”。
短处是议论多,有的则因求工而伤巧,又爱改前人成句,往往弄巧成拙,如将王籍的“鸟鸣山更幽”改为“一鸟不鸣山更幽”(《钟山即事》),未免煮鹤焚琴。一鸟不鸣自然山更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