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原文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秋夜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幽情苦绪的诗,在艺术上颇具特色。
诗中所写,不过“秋夜无眠”四字,内容是屡见不鲜的,其妙处在于,作者只选取了三更前后铺床欲睡时的一个片断进行描写,又写得深婉含蓄,耐人寻思。前两句叙事,后两句写景,无一语抒情,而“情”字隐含其中,不仅有情,而且情很浓重。“夜久无眠秋气清”,点明“秋夜”二字,而且是“夜久无眠”;“烛花频剪欲三更”,把“夜久”具体化———“欲三更”。女主人公为什么“夜久无眠”?始终不肯直接说出,她让读者自己从诗里寻找答案,她只是向读者透露出自己在这漫漫之夜里的举动———“烛花频剪”。烛花即灯花。古人认为灯花是一种喜事的预兆,杜甫诗:“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独酌成诗》),可证,诗人对此也深信不疑。她在《秋夜牵情》诗里说:“灯花占断烧心事,罗袖长供挹泪痕。”显然,是频频结成的灯花,触动了她的心事。灯花频生,当有喜事,可命运偏使她不幸。此时的灯花怎能不牵动万千愁绪!当她从似幻似梦的忧怨中醒来,意识到时已三更,应当安歇的时候,诗人笔锋一转,潜移默运,把那愁绪融入景物描写中去了。妙的是,明明要写“无眠”,反从“欲睡”写起:“铺床凉满梧桐月”,铺床欲睡之际,才发现了那从梧桐叶间筛下来的满床月影。“凉”字照应题中“秋”字,既写天凉,也写心境之幽寂。由室内的月影,过渡到室外的月影,抬头向窗外一望:“月在梧桐缺处明”。后两句运用了顶针句法,写由望床上之月到望天上之月,造成了缠绵的情调。写月光,不从正面写,而是写梧桐叶间若隐若现的月影,桐与月交织成一个纡徐委曲的深邃意境。借以渲染题中“秋”字。同时,月与梧桐又是最能撩人情怀的景物。诗人曾经这样写道:“待将满抱中秋月,分付萧郎万首诗。”(《秋日偶成》)萧郎,唐诗中常用,指情郎。在这漫漫秋夜,孤衾独宿,烛花频剪,白马萧郎、天长地久之事渺不可得,伴我者唯有月华与桐影,此情此景,愁何以堪!至于后半夜的景况如何,就用不着写了,她哪里还能够入睡呢!景中寓情,以景写情,不言“愁”字,而句句带愁意,此诗的好处在此。
(张燕瑾)
【作者】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南宋初年时在世。出身仕宦之家,尝随夫宦游吴、越、荆、楚间。相传因婚嫁不满,抑郁而终。能画,通音律。词多幽怨。亦能诗。有《断肠集》、《断肠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