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坡》原文翻译赏析-郑畋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13 20:09

马嵬坡作品原文

马嵬坡

郑畋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马嵬坡》原文翻译赏析-郑畋作品

马嵬坡注释译文

【注释】

①圣明天子事:指的是唐玄宗虽然对杨贵妃的旧情难断,但在马嵬坡缢杀杨贵妃,毕竟是天子英明决断。

【译文1】

玄宗从避难处返回了京城,杨玉环在途中已被处死,虽然难以忘怀旧日的恩爱,但换回了朝廷一片光明。终竟是圣明天子果断地作出的英明决策,与景阳宫井的事相比,陈后主算是什么人?

【译文2】

玄宗从避难处又回到了京城,杨贵妃在途中已被处死,虽然难以忘怀旧日的恩爱,但却换回了眼前一片光明。终究是天子英明决断,那景阳宫井中,又藏着什么人呢。

《马嵬坡》原文翻译赏析-郑畋作品

马嵬坡赏析评点

【赏析1】

“马嵬坡”即马嵬驿,在今陕西兴平县西。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禄山叛军攻破潼关,危及长安,玄宗仓皇出逃。经过马嵬坡时,扈从部队因怨愤而哗变,自行处死奸相杨国忠,并要求玄宗杀死杨贵妃。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马嵬之变。

此诗首句的“玄宗回马”,指大乱平定、两京收复之后,成了太上皇的玄宗从蜀中回返长安。其时距“杨妃死”已很久了。两下并提,意谓玄宗能重返长安,正是牺牲杨妃换来的。一存一殁,意味深长。玄宗割舍贵妃固然使局势得到转机,但内心的矛盾痛苦一直贯穿于他的后半生,尽管山河重光(“日月新”),也不能使他忘怀死去的杨妃,这就是所谓“云雨难忘”。“云雨难忘”与“日月新”对举,可喜下长恨相兼,写出了玄宗复杂矛盾的心理。句中“云雨”指男女私情,“日月”指岁月,字面映带甚工。

诗的后两句特别耐人玩味。“终是圣明天子事”,有人说这是表彰玄宗在危亡之际识大体,有决断,堪称“圣明”,但从末句“景阳宫井又何人”来看,并非如此。“景阳宫井”用的是陈后主的故事。当隋兵打进金陵,陈后主和他的宠妃张丽华藏在景阳宫井内,一同作了隋兵的俘虏。同是帝妃情事,又同当干戈逼迫之际,可比性极强,取拟精当。玄宗没有落到陈后主这步田地,是值得庆幸的,但要说“圣明”,也仅仅是比陈后主“圣明”一些而已。“圣明天子”扬得很高,却以昏昧的陈后主来作陪衬,就颇有几分讽意。只不过话说得微婉,耐人玩味罢了。

但就此以为作者对玄宗毫无同情,也不尽然。唐时人对杨妃之死,颇有深责玄宗无情无义者。郑诗又似为此而发。上联已暗示马嵬赐死,事出不得已,虽时过境迁,玄宗仍未忘怀云雨旧情。所以下联“终是圣明天子事”,“终是”的口吻,似是要人们谅解玄宗当日的处境。清代吴乔《围炉诗话》说“古人咏史但叙事而不出己意,则史也,非诗也;出己意、发议论而斧凿铮铮,又落宋人之病”,“用意隐然,最为得体”。此诗对玄宗有体谅即“出己意”,又有微讽即“用意隐然”,在咏史诗中不失为佳作。

(周啸天)

【赏析2】

这是一篇咏史佳作。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占潼关,长安危在旦夕,玄宗仓皇西逃入蜀,途经马嵬坡(位于今陕西省兴平县西)时,六军哗变,杀奸相杨国忠,迫使玄宗赐贵妃杨玉环自缢,史称马嵬坡事变,这是本诗的历史背景。诗的首句中,“玄宗回马”指安史之乱平定,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收复后,已成为太上皇的唐玄宗从蜀地返回长安。当时距“杨妃死”已有多年,诗人两下并提,意在暗示玄宗得以返回长安,是以牺牲杨贵妃为代价的,可谓含义深远。唐玄宗的确是靠着牺牲杨贵妃暂时扭转局势,但一直到死,他都没能从此事造成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尽管等到了“日月新”,他依然对杨贵妃念念不忘,所以诗人在此用了“云雨难忘”一词。“云雨难忘”与“日月新”合为一句,体现了玄宗矛盾复杂的心情。

诗的后两句可说是耐人寻味。“终是圣明天子事”,有人说这是在称赞玄宗临危之际,以大局为重,果断赐死杨贵妃,缓和了局面,所以堪称“圣明”,但按照第四句“景阳宫井又何人”推测,好像又并非如此。第四句引用了陈后主的旧事。当年,隋兵攻进陈都金陵,陈后主和其宠妃张丽华躲在景阳宫井内,最终未能幸免,沦为了阶下囚。唐玄宗与杨贵妃、陈后主与张丽华,同是帝妃情事,又都曾共同面临兵戈之祸,很有可比性。玄宗没有如陈后主一般落魄,的确是件幸事,但说到“圣明”,也仅仅是比陈后主略微强些。第三句以“圣明”一词将唐玄宗大大称赞一番,第四句却用著名的亡国之君陈后主来作比,其中的嘲讽之意,令人玩味。

那么,可以说诗人对玄宗只有讽刺、毫无同情吗?也不尽然。唐人曾将杨贵妃的死归咎于玄宗的无情无义,而本诗“云雨难忘”等语又表达了玄宗并未忘情之意,所以也可以说,“终是圣明天子事”一句隐含着希望人们体谅玄宗的意味。

清代学者吴乔在《围炉诗话》说:“古人咏史但叙事而不出己意,则史也,非诗也;出己意、发议论而斧凿铮铮,又落宋人之病;用意隐然,最为得体。”本诗对玄宗有婉讽,又隐含体谅之意,可谓既“出己意”又“用意隐然”,不愧为一首杰出的咏史诗。

《马嵬坡》原文翻译赏析-郑畋作品

【赏析3】

这首诗将马嵬坡处死杨贵妃与陈后主带着妃嫔逃进景阳宫井之事相比较,歌颂唐玄宗比陈后主英明,是圣明天子,对陈后主表示鄙夷。

此诗虽也描写杨贵妃被缢死马嵬坡,但此诗说法别具一格。蘅塘退士评此诗曰:“唐人马嵬诗极多,惟此首得温柔敦厚之旨。”原因就在于此诗歌颂了玄宗英明果断,能在马嵬坡听从军士的要求缢杀杨贵妃。诗里是这样写的:玄宗从避难地回到了京城,杨妃则已被缢死在马嵬坡了。虽然旧情难忘,但是日月换新则令人欣喜,这毕竟是因为天子决断英明,与景阳宫井中忍辱就擒的陈后主和张丽华是两回事。这首诗摆脱了单从感情方面进行评判的巢臼,而是将感情置于国家前途与命运之下,这也是此诗的新意所在。

【诗人名片】

(公元825-公元883),字台文,荥阳(今河南荥阳市)人。会昌二年(公元842年)中进士,后又登书判拔萃科。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渭南尉、梧州刺史、兵部侍郎等职。僖宗、昭宗朝曾两度拜相。性宽厚,能诗文。《全唐诗》录存其诗十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