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花得红字》原文赏析-真山民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13 19:54

杜鹃花得红字原文

杜鹃花得红字

真山民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

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旧东风。

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杜鹃花得红字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是为了言志。诗人吟咏杜鹃花,是为了寄托故国之思。李白的《宣城见杜鹃花》云:“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就是在异乡见杜鹃盛开,触动思乡之情而作。“得红字”,指诗人和朋友分韵赋诗,分到的是“红”字,“红”属“东”韵,这首诗押的即为“东”韵。

前两联写杜鹃,从虚处着笔。尽管没有精细刻画,但哀怨动人的传说,已给杜鹃抹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起句的前四字写景,巴,指巴蜀之地(今四川)。巴蜀一带的上空,愁云密布,天空黯淡。“往事空”三字由写景转入人事。往事,指“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之事。据《华阳国志》、《蜀王本纪》等书记载,周代末年,七国称王,杜宇也在蜀称帝,号曰望帝。望帝委派其相鳖泠凿巫山治水,有功于世。望帝自以为德薄,便效法上古帝王禅让之例,让位给鳖泠,号曰开明。望帝归隐以后,精魂化为杜鹃,杜鹃啼鸣出血,啼声是“不如归去”,便是朝夕思归之意。空,就鸟而言,指往事已化为烟尘,空无所有。这句直入传说,领起全篇,勾人心魄。

往事既已如烟,也就万念俱灰,不再有什么憾事了,作者却继之以“遗恨”,既有“遗恨”,又何“空”之有?可见上句的“空”,不过是一句聊以自慰的话罢了。用一“只”字,写出种种的愁怨都会烟消云散,唯独这对于故国刻骨铭心的眷恋之情,是永远也不可能磨灭的。“只”字还写出诗人一种无可奈何的绝望心情,面对如烟的往事,一筹莫展,只有将深沉的思念寄托在满山怒放的杜鹃花上。这里的“往事”,语义双关。既指望帝称帝,归隐化而为鸟的“往事”,更指南宋王朝昔日的昌盛繁荣景象。而“遗恨”,既指杜鹃背井离乡,日夜思归的恨,更指王朝覆灭的家国之恨,寓意深沉。

第二联承上而来,杜鹃啼曰“不如归去”,然而杜鹃思归的一片苦心,能向谁倾诉,又有谁理解?杜鹃千古难白的归心,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难以言说的万般情思。啼鹃啼血,染红了千山万岭,开出了满山的红杜鹃。“千古”,状时间的久长,“万山”,状地域的宽广。唯其千古难白,愁怨更为深长;唯其万山红遍,遗恨尤为沉重。千峰万峦,鲜血染成,色彩浓丽,景象悲壮。次句第三字当作平声,这里用仄声,第五字则用平代仄以为补救。这种声调的拗折更使全句具挺拔之致。

第三联的出句,笔锋一转,从正面写花。在夜月的笼罩下,青翠的雾霭萦绕着杜鹃花丛生的枝条。这一句是实写,但仅此一笔,又远远宕开。下面说,杜鹃的精魂早已乘着昔日和暖的东风,飞回朝思暮想的锦水之滨。由杜鹃的魂飞锦水,更可见故国之思的深长缠绵,鸟犹如此,人何以堪!翠烟、夜月、精魂、东风,在这里交织成一片纯美的诗情,意象凄美动人。

第四联由杜鹃思归啼血、魂飞锦水生出。那满山的红杜鹃原来是用碧血染出,飘泊天涯的亡国遗孤见此,能不伤心泪零?结句正面出现“行人”,点出题意,诗人的家国之恨,也是碧血染成,永无休止。

文天祥在被押解赴燕京途中,曾作有两首《金陵驿》诗,最后两句是:“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同样借啼血的杜鹃,抒写家国兴亡之感,正可与这首诗比观。

(雷履平 赵晓兰)

【作者】

真山民:生卒年不详。真名不详,自呼山民,或云本名桂芳,建宁浦城(今属福建)人。宋末进士。宋亡窜迹隐沦。有《山民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