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西湖春感作品原文
高阳台·西湖春感
张炎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注释】
韦曲:原指唐长安城南韦氏家族的世代聚居地,此处借指杭州的南宋贵族旧居。斜川:在江西庐山,陶渊明常游此地,后成隐士居所的代称,此处指南宋遗民的住处。
【作者】
张炎(1248—约1320),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南渡名将循王张俊六世孙,南宋遗民词人,被称作宋词之殿军。
高阳台·西湖春感作品赏析
像张炎这样的贵族公子,关于承平岁月的记忆就不会是士庶同欢的元夕,而是西湖之上的文期酒会。那里既有繁华的烟景,奢靡的酒宴,还有朋友间高雅的情趣。
张炎此刻并未因为亡国而不再游湖,又去西湖边泛舟一圈。尽管正是蔷薇盛开的仲春,但象征春之盛的蔷薇不也是春将归去的预兆?更何堪,往日群芳争艳的西湖,如今只剩青青野草,一片荒凉烟景。
不仅当年的美景不复,故国人民也逐渐凋零。张炎在遗民中算得上高寿,他送别了一拨拨遗民的离去。所以现在,不仅当年贵族的园林已经荒废,连遗民的住所也满是荒草,即将再也没人留恋故国了,南宋的故事就会逐渐被世界遗忘,这便是毫无希望的悲伤。
于是哪还有心情去赏花吟月呢?本来就已经不会再有这样的心情与场合了。所以他害怕见到飞花,听到啼鹃,因为这些东西,会不断地提醒他,故国已经彻底消逝在时间与春色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