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风帆更起》原文翻译赏析,(宋)张孝祥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13 17:09

念奴娇词作原文

念奴娇

张孝祥

风帆更起,望一天秋色,离愁无数。

明日重阳樽酒里,谁与黄花为主?

别岸风烟,孤舟灯火,今夕知何处?

不如江月,照伊清夜同去。

船过采石江边,望夫山下,酌水应怀古。

德耀归来,虽富贵,忍弃平生荆布!

默想音容,遥怜儿女,独立衡皋暮。

桐乡君子,念予憔悴如许!

【念奴娇·风帆更起注释】

①黄花:这里指菊花。

②桐乡:即桐城。

【念奴娇·风帆更起译文】

你即将离去,船的风帆已经张开。满眼秋色,好似你我无穷的离愁别绪。明天就是重阳佳节,在酒宴上,我与谁共赏菊花?离别时,岸边风烟凄迷,一叶孤舟,一点星火。今夜你会在什么地方?我不如明月,可以清光普照,与你一同远去。

小船行到采石矶,在望夫山下,你一定会对着苍茫的江水感叹古时之事。南朝齐国的江袥富贵归来后就抛弃了妻室。虽然今日富贵荣耀,怎能忍心抛弃糟糠之妻?我独自站在水边的高地上,默默地想念你的音容相貌,思念远方的你。夜幕降临,也不知离去。桐乡的君子,你们看到我在这里身心憔悴而能体谅我的苦衷吧!

《念奴娇·风帆更起》原文翻译赏析,(宋)张孝祥作品

念奴娇词作赏析

赏析1

这是一首送别词。当时,词人和他并未明媒正娶的李氏同居,生下长子同之。这件事不为封建礼教所容,备受时人非议,重压之下,他只得忍痛送李氏远去。这首词通过对送别情景的描述,抒发了词人的满腔愁情,以及爱情遭受摧残、爱人远去的沉痛。

上片写景,借景抒情,饱含愁绪。开篇“风帆更起,望一天秋色,离愁无数”三句,点明送别的时间和地点。在长江边上,送行的词人不时远望,感慨于满目秋色。这一个“望”字,一方面状送行者的愁情,另一方面尽显其对离人的不舍。“明日重阳樽酒里,谁与黄花为主”两句,视角转换,是词人对别后情景的悬想:明天就是重阳佳节了,可是现在却要夫妻分离,再想到团聚之日遥遥无期,词人怎不黯然神伤。随后几句,设想别后途中的情景:风烟缥缈,一叶孤舟,载着星星灯火,今宵还不知道该停靠在什么地方。想到这里,词人不由得发出慨叹:自己还比不上那高悬的明月啊,明月尚可以清光普照,与情人形影相随。

下片抒情。起首一句“船过采石江边”,写船经之地,看似与上文脱节,其实一脉贯穿。随后“望夫山下,酌水应怀古”两句,视角转向离去的妻子,设想她经过有着美丽动人的望夫化石的传说的望夫山时,一定会由江边的景物,联想到那个凄切感人的爱情故事。可见夫妻情深,更显离别之恨。“德耀归来,虽富贵,忍弃平生荆布”三句,极言自己心中之痛,同时也隐含着对李氏的忏悔。“默想音容,遥怜儿女,独立衡皋暮”三句,写词人在暮色苍茫中久久地独自站立,眼看着情人远去,消失在水天的尽头,脑海里浮想起她的音容笑貌,同时又深深想念自己那天真可爱的儿子。最后两句,落于情语,情真意切,意味深长。

本词写离情别绪,哀婉缠绵,情真意切,令人读之黯然。

赏析2

本词写作者送别家人的情景,景真情真,但其历来难以考证。近来据宛敏灏考证,认为“词里送行者就是孝祥自己,而被送者是李氏和其子同之。出发地点在建康(今南京),目的地是安徽的桐城。别离原因是遣返,大约作于绍兴二十六年的九月”(见《文艺论丛》第13辑《张孝祥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这个推论比较切合词作原意。

张孝祥与李氏是一对少年情侣,后来同居生下长子同之。他对这段风流韵事虽想长期隐瞒,但终不免要暴露,且不为封建礼教所容,故而不得不忍痛分离。词中缠绵悱恻的离愁别绪,就是倾诉真挚爱情生活遭受压抑的痛苦心情。

“风帆更起”三句,点出了季节,暗示了送别的地点。在长江边,词人送别,不时地仰望着满天寥廓的秋色。一个“望”字,既刻画出送行者忧愁的神情,又表现出对行者扬帆离去的无限依恋的断肠心境。“明日”二句,由景入情。黄花,菊花,比喻李氏。这既符合时令,又借以抒发“风里落花谁是主”(李璟《浣溪沙》)的感慨。词人想起明日就是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而彼此却在此时分别,再难团聚,情何以堪。因此心中愁绪更添。“别岸风烟”三句,由当时的送行转到想象别后途中情景。目送孤舟飘逝,已感到凄然欲绝,更何况随着江风和雾霭远去的行舟,今宵还不知道停靠在什么地方!正是两情缱绻,难以割舍“不如”二句,进一层写内在的思绪。“伊”,指李氏。随着物景的转换,词人心潮起伏。他多么想化身为江上的明月啊!张先《江南柳》词中写过:“愿身能似月华明,千里伴君行。”可是词人自恨不能如江月,不能在清夜光照情人,与之同行。上片即景抒情,渲染离别的愁绪,写得委婉缠绵,一往情深。

下片开头“船过采石江边”一句,笔力宕开,而意脉不断。采石,即采石矶,在安徽当涂县西牛渚山下。从这里上船是要经过采石矶的。紧接着“望夫山下”二句,词人想李氏到此一定会感慨古事的。安徽当涂有望夫山,靠近采石矶。这里有着美丽动人的望夫化石传说,也许她会从这感人的爱情故事中联想到夫妻情爱之深,因而对自己被遣归的不幸命运,不堪其悲苦吧!“德耀归来,虽富贵,忍弃平生荆布”二句,反用南朝齐江袥故事。《南史。范云传》载,江袥先求与范云女为婚,以剪刀为聘。后贵显,范云曰:“今将军化为凤凰,荆布之室,理隔华感。”因出剪刀还之,袥亦别婚他族。“荆布”典又本于后汉梁鸿妻孟光之荆钗布裙。孝祥与李氏私下结合的时候,还是一个没有功名的少年书生,后廷试中进士第一,虽已富贵怎忍抛弃这位曾经同甘共苦的贤妻呢!这是他心中痛苦的呼唤,也是对遣归李氏的悔恨和自责。“默想音容”三句,揭示蕴藏内心复杂的意绪。词人在暮色苍茫中独立在长着香草的水边高地上,凝望着远去的行舟,脑海里既浮现起她的音容声貌,悲恨满脸;又遥念着幼稚的儿子。正是牵肠挂肚,思绪难平。

歇拍“桐乡君子”二句,情意萦纡,缠绵悱恻。桐乡,春秋时桐国地,在今安徽桐城县北,这里即指桐城。由于孝祥对遗弃李氏讳莫如深,所以不能用当时的地名来泄露她的真实去处。词人唯一希求的是,桐乡的君子,想到我在这里心身憔悴而能体谅被迫拆散的苦衷吧!

这首送人词一气舒卷,倾吐词人与恩爱情侣分离的哀怨愁恨,具有感人肺腑的艺术魅力。这不仅表现在从江边送别到明日重阳的时空转换,加深了离愁的思维程度,而且感情真挚,柔肠百转,所写离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宋词地图】

望夫山:古迹名,散见于全国各地。其中以辽宁兴城的望夫山最为有名,相传是当年孟姜女望夫的地方。

桐乡:位于今安徽省桐城县。乡吏朱邑在此地为官时颇受百姓爱戴,死后亦葬于此,以后桐乡便有了为官爱民之意。

《念奴娇·风帆更起》原文翻译赏析,(宋)张孝祥作品

作者简介

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人,寓居芜湖,因号于湖居士。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转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起居舍人,权中书舍人。二十九年,以御史中丞汪澈劾,自乞宫观,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绍兴末,除知抚州。知平江府,迁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兼都督府参赞军事。领建康府留守。历知静江、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乾道五年卒,年三十八。《宋史》有传。事迹另见其《于湖集》附录所载《张安国传》、《宣城张氏信谱传》及令人宛敏灏《张孝祥年谱》。工诗文,长书法。有《于湖居士文集》四十卷,词有《于湖居士长短句》五卷。

《念奴娇·风帆更起》原文翻译赏析,(宋)张孝祥作品

更多张孝祥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