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花声·题岳阳楼作品原文
卖花声·题岳阳楼
张舜民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卖花声·题岳阳楼注释译文
【注释】
①敛芳颜:收敛容颜,肃敬的样子。
②长安:此指汴京。
【译文1】
秋风里万木凋零,君山上落叶纷飞;洞庭湖水与长天一色,浩浩荡荡。歌女斟满一杯酒,敛起笑容,要唱一曲送别歌。我不是当年王维在渭城送别西去的客人,请不要唱这曲令人悲伤的《阳关》。
酒醉后,手扶楼上的栏杆举目远望,天空清远,白云悠然。被贬的南行囚客有几人能从这条路上生还呢?回望处,夕阳映红了天边,那里应该是我离开的京都长安。
卖花声·题岳阳楼赏析评点
【赏析1】
岳州的岳阳楼,不仅有洞庭湖的名胜大观,而且还是中原南边的第一道分界。过此再往南行,便进入湖湘地区,已经是与中原相隔千里的楚地了。于是每一位贬谪南方的官员,到了岳阳楼,都会驻足停留,再眺望一下中原的风景,再等待一下希望渺茫的召回令,因为再往前走,自己就真的成为迁客了。
张舜民此刻的心态正是如此,他被贬往湖南南部的郴州,行经岳州,受到了岳州太守的款待,在岳阳楼上饮酒听曲。但歌女的芳颜清歌并不能消解张舜民此刻的落寞,反倒责怪起这位美丽的姑娘,为何要唱着王维的《渭城曲》呢?歌女只不过是即席应景,她哪里知道张舜民本来在西夏前线作战,正是要去做西出阳关的渭城西去客,但却因为写了几首反战的“诽谤诗”,才被贬到郴州,在这里听她唱曲?于是他怎能受得了对于渭城西去的安慰呢?
于是张舜民不再听歌,独自凭栏远眺,湖山云海,是一片闲淡的景色,却并不符合此刻的心情,他想的是千百年来多少人踏上了湖湘大地而未生还,这时一阵凄厉涌上心头,也促使着结尾那句强音的奏出。白居易早有一首《题岳阳楼》诗,里面有这么一句:“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张舜民显然是化用白诗,但将白诗的温情点化成了自己的悲愤。尽管已觉得此生无望,但他还是将目光投向京城的方向,多少的眷恋、怨恨、期待都散入水天一色的红霞之中。
【赏析2】
此词作于元丰六年(1083)作者被贬往郴州,途经岳阳楼时。词中道出了谪贬失意的心情,是题咏岳阳楼的词中颇具代表性的一篇。全词沈郁悲壮,扣人心弦。
上片起首二句,勾画出一幅洞庭叶落、水空迷濛的秋月景象,烘托了作者其时的悲凉心境。首句化用了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句意。第三句词笔转向楼内。此时词人正楼内饮宴,因为他的身分是谪降官,又将离此南行,所以席上的气氛显得沉闷。“十分斟酒敛芳颜”,说明歌妓给他斟上了满满的一杯酒,表示了深深的情意,但她脸上没有笑容。“十分”二字,形容酒斟得很满,也说明满杯敬意。“敛芳颜”,即敛眉、敛容。写女子之动情,可谓极宛极真,深得其妙。
四、五两句,凄怆之情,溢于言外;百端愁绪,纷至沓来。《阳关曲》本是唐代王维所作的《送元二使安西》诗,谱入乐府时名《渭城曲》,又名《阳关曲》,送别时歌唱。其辞曰:“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所写情景,与此刻岳阳楼上的饯别有某些相似之处。联系作者的身世来看,他因写了一些所谓反战的“谤诗”,被从与西夏作战的前线撤了下来;如今他不但不能西出阳关,反而南迁郴州。这两句熔自我解嘲与讥讽当局于一炉,正话反说,语直意婉,抒发的就是胸中久抑的悲慨。
过片承“酒”而来,将视界再度收回楼前,写词人带着醉意凭栏独立。仰望天空,只见天淡云闲;回首长安,又觉情牵意萦。浓烈的抒情中插入这笔写景,使感情更为顿宕,深得回旋纡回之妙。“醉袖”二字,用得极工。不言醉脸、醉眼、醉手,而言醉袖,以衣饰代人,是一个非常形象的修辞方法。看到衣着的局部,比看到人物的面部表情,更易引起人们的想象,更易产生美感。从结构来讲,“醉袖”也与前面的“十分斟酒”紧相呼应,针线亦甚绵密。“天淡云闲”四字以淡语、闲语间之,使全词做到了有张有弛,疾徐有致。由于感情上如此一松,下面一句突然扬起,便能激动人心。“何人此路得生还”,完全是口语,但却比人工锻炼的语言更富有表现力。它概括了古往今来多少迁客的命运,也倾吐了词人压胸底的心声,具有悠久的历史感和深刻的现实性,负载着无尽的悲哀与痛楚。
结尾两句笔锋一转,又揭示内心深处的矛盾。这里的结句用的是宋人独创的脱胎换骨法。费衮《梁溪漫志》卷七曾评论说:“白乐天《题岳阳楼》诗云:”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芸叟用此换骨也。“所谓换骨,就是”以妙意取其骨而换之“(释惠洪《天厨禁脔》)。掌故的巧妙化用中,词人对故乡的眷恋,对遭贬的怨愤,对君王的期待,和盘托出,意蕴深厚。
这首词,写得层次分明,情意厚重,深挚含蓄,悲壮凄凉,将作者对无端遭贬谪的迁愁谪恨写得淋漓尽致,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赏析3】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当时词人因为妄论边事被贬郴州,经过岳阳楼时作此词,道出了满腹的落寞情怀。本词在岳阳楼题词中颇负盛名。
上片写景。开篇两句写洞庭叶落、水空迷蒙,景色凄凉、肃杀,是词人心境的写照。随后几句笔锋一转,引入正题,写宴饮的情景。此时的词人满怀愁苦,哪里还有心思饮酒,所以就算侍女们“十分斟酒”,词人仍难以开怀。本是欢乐的场景,但气氛悲凉。最后两句一语双关,有对自己的嘲讽,也含对朝廷的不满,哀婉含蓄,感人至深。
下片抒情。“天淡云闲”和上片的“空水漫漫”对应,意境苍凉雄阔,空间感极强。这种景象正是词人当时迷茫心境的外化,以景写情,情景交融。“何人”一句是一个问句,突兀雄起,极有气势,把千古同仁共同的感慨抒发了出来,历史感十足,同时也暗寄着词人对现实的愤慨,哀怨之情溢于言表。最后两句从白居易的《题岳阳楼》中化出,含蓄深沉。
这首词苍凉凄婉,化用他人诗句而别出心裁,新奇巧妙,让人叹服。
【诗人名片】
张舜民(生卒年不详),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邠州(今陕西彬县)人。北宋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