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金陵渡原文
题金陵渡
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注释】
①金陵渡: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市。
②津渡:渡口。小山楼:作者寄宿的地方。
③瓜州:在今江苏邗江县南,与镇江隔江斜对。
【译文】
夜宿金陵渡口的小山楼,辗转难眠心中满怀旅愁。斜月朦胧江潮正在下落,对岸星火闪闪便是瓜洲。
题金陵渡赏析
【赏析1】
这首小诗是诗人漫游江南,夜宿镇江渡口时所写。金陵,诗中指江苏镇江。金陵渡即镇江到瓜洲之间的渡口。
第一、二句交代诗人夜宿的地点,点出诗人的心绪。首句是点题之笔。“金陵津渡”是诗人夜宿的地点,“小山楼”应是诗人当时寄居的地方。第二句写的是诗人的感慨。既是夜宿,大概已经走了很久了,人随船漂泊,没有固定的行踪,诗人心中不由得产生思乡之情。“自可愁”三字即是诗人心境的真实写照。
第三、四句实写长江夜景,借此衬托出诗人孤独落寞的心境。“斜”字既是对斜月将落景色的描写,又间接点明了时间,照应上句的“一宿”。“瓜洲”,地名,与开头的“金陵渡”相照应。斜月西沉,潮水退落,漆黑的长江对岸摇曳着两三点灯火。这样凄迷幽寂的景色,伴以潮落之声,映入在小山楼之上的诗人眼中,诗人孤独寂寞的思乡愁绪油然而生。
这首小诗的艺术结构可谓别具匠心。一般来说,绝句的结构基本上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情与景大都是分离的。而本诗以情融景,突破了绝句一般的情景分离结构,突出了画意美,展现了神韵美,让读者不禁沉醉其中。
另外,布景设置疏密有致。这首小诗前疏后密。前两句只写诗人“一宿”的“愁”,后两句则传递出诗人一夜未眠的孤愁。这种特定环境中浓郁的客愁,是这首小诗的精彩之处。诗人多用淡墨、虚笔,表现出平淡轻灵的艺术风格,别有一番朦胧美感。
全诗构筑了一个清秀、幽静的境界,将诗人的寂寞之感、思乡之愁完美地表现出来,称得上是客愁佳作。
【赏析2】
这首诗名为题金陵渡,其实是借此抒写旅夜中的愁怀。但作者写出了优美的江夜景色、渡口的小楼、潮落江平的近景和隔岸的两三点闪烁的星火、迷茫的瓜州的远景交相辉映在斜月之下,把江上的夜景点缀得美妙如画。
【诗人名片】
张祜(约785~849),字承吉,清河(今山东武城)人。曾参加进士考试未中,多次受人推荐,但始终没有获得一官半职。他投诗求荐长达三十年,其间足迹遍布各地,北到塞北,南抵岭南,西去襄汉,东至溟海。一直到唐文宗时才因太平军节度使令狐楚的推荐来到京师,但后又遭压制。会昌五年(845),张祜投奔池州刺史杜牧,受到杜牧的盛情礼遇,但此时诗人已到迟暮之年,不久便隐居于曲阿。他的诗作中既有对当时世风的感伤之作,也有对从军的歌咏之作;他的宫词多为抒写宫女怨情之作,也有有感而发之作。总体来说,他的诗歌以宫词成就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