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渊》原文赏析-袁枚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13 14:11

澶渊原文

澶渊

袁枚

路出澶河水最清,当年照影见亲征。

满朝白面三迁议,一角黄旗万岁声。

金币无多民已困,燕云不取祸终生。

行人立马秋风里,懊恼孱王早罢兵。

澶渊赏析

此诗是袁枚二十一岁时北上应博学鸿词举时写的吊古诗。澶渊在今河南濮阳。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辽萧太后与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宋真宗想按王钦若、陈尧叟等计划迁到江南或四川去避敌。宰相寇准坚持抵抗,宋真宗不得已到濮阳(澶渊)亲征督战。这时辽孤军深入,背后宋军坚守城镇,害怕腹背受敌。澶渊前线宋军看到皇帝的黄旗大呼万岁,士气倍增,在澶渊城下打了胜仗,射死辽大将萧德览。辽主提出和议。本来应该乘胜前进,收复燕云十六州,但真宗害怕战争,力主和议,与辽订立和约,由宋每年输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这就是历史上的“澶渊之盟”。路过澶州,不可能不想起这个历史事件,所以全诗以此事为中心发议论和感慨。

“路出澶河水最清,当年照影见亲征。”从眼前的清水想到宋真宗当年御驾亲征渡河的事。

“满朝白面三迁议,一角黄旗万岁声。”这两句写当时的情况有声有色。满朝白面书生给敌人吓破了胆,只想迁都;而一旦一角黄旗象征天子出现时,军民欢呼万岁,勇气百倍。表示当时军民敌忾同仇,勇于卫国,这应该是收复失地的大好机会,可是却被和议所葬送。

“金币无多民已困,燕云不敢祸终生。”深深批判和议的失策,困扰百姓,遗祸后代。

“行人立马秋风里”照应首句,从历史回到眼前。“懊恼孱王早罢兵”收束五、六两句,为宋真宗的孱懦而无限懊恼。

八句从眼前写到历史,再从历史回到眼前。又以历史的懊恼作结,有几次回环,从起伏看,前四句是扬,特别是“一角黄旗万岁声”,高响入云,五、六两句一落千丈,最后称之为孱王,是抑,一扬一抑,对比强烈。

写澶渊的诗,过去总要提寇准,“承相莱公功第一”(王安石)也好,“可能功业尽莱公”(张耒)也好,都离不了寇准的功劳,而且都只赞美战争的胜利,不敢触及宋真宗的孱弱,这在宋人是不可能这样批判的。袁枚却把宋真宗的态度作为议论的焦点,不谈寇准等人,这一点是前人所未发的,也就是本诗的突出之处。尽人皆知的事实,他用“满朝白面三迁议,一角黄旗万岁声”两句形象地加以概括,虽记旧事,却也给人一点清新之感,这也是本诗在琢句上的成功之处。至于对仗新巧工稳,一目了然,无庸赘说。

(周本淳)

【作者】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历任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地知县。辞官后,于江宁小仓山筑随园,以诗酒为娱。论诗创性灵说,主张抒写性情。其诗奔放纵肆,清新自然,自成一家,颇有影响。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等。

【相关阅读】

更多袁枚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