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赠程生》原文赏析-袁宏道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13 14:05

从军行赠程生原文

从军行赠程生

袁宏道

留都十日九塘报,程生拍手向东笑。

三百斤石一手提,自典冬衣买乌号。

玄霜十月道途难,雪花如石打马鞍。

敝衣三尺不掩体,尚说淮南气不寒。

自从和议成反复,正使羁囚尚书戮。

天子咨嗟发帑金,经略提兵过鸭绿。

材官猛士气如云,玉刻腰带金麒麟。

朝廷岂无胡都堂,人间不少戚将军。

往闻倭奴寇渐时,义乌贵者至千人。

倭奴机关亦易与,结羊挥扇驱妇女。

十步一伏九步连,八尺神刀吼秋雨。

程君切玉如切肉,倭刀虽强不过玉。

从军行赠程生赏析

这是一首送人从军的诗,用乐府古题,万历二十五年(1597)在仪征(今属江苏)时所作。

程生,名谚之,是一位精于印章篆刻的豪侠之士。袁宏道之弟中道,亦作有送行诗,题为《戏赠善印章程生从军》。诗中描绘程生的形象说:“程生入门微启齿,洞石金刀响袖里。往往开石如开泥,有时饮酒如饮水。修干大耳面如盘,初逢不信是寒士。飞雪入眼风割皮,谡谡忙忙走城市……自言少年颇豪迈,气力一身五石大。三尺宝刀一丈矛,走马弯弓事事会。眼见东南苦征战,身抱奇策无人荐。屠龙之技不忍埋,北去从军趋海甸。”可见他是一位文武全才,胸怀壮志,性格豪迈而又潦倒落拓的贫寒之士,袁氏兄弟对他极为尊敬佩服,现在他要从军去平倭了,所以都写诗激励他。

此诗每八句一段,全诗可分三段。首段刻画程生的个性:他在京都,读到平倭节节胜利的塘报后,激动异常,“拍手向东笑”五字即将其写足。据袁中道送行诗中所写,“近读塘报我渐张,斩首百级贼胆丧。天子亲颁内府金,二十余万给边将。赏罚得宜士赳赳,坐见海上平小丑。男儿何处觅封侯,乘时急取关白首”,则程生激动的原因有二:一为抗倭的形势有所好转,从屡屡受挫转为取得小胜;二为天子颁内府之金赏边,正是朝廷急需人才之际,他为国立功的机会到来了。“三百斤石一手提,自典冬衣买乌号”两句写尽其英武豪迈,甘作牺牲的气概。“乌号”为古代良弓之名,这里泛指精良的武器。典掉冬衣去置办武器,这是何等的气概!“玄霜”以下四句,进一步从气候的严寒和敝衣不掩体的矛盾中突出程生的英雄气概和从军的决心。此段因能抓住典型的细节来写,故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

次段写当时形势,日本侵朝,始于万历二十年(1592);至二十四年(1596),明王朝封日本侵朝关白丰臣秀吉为日本王,和议成;二十五年(1597),战事复起。八月,明王朝下力主和议之兵部尚书石星于法司,坐大辟。十一月,明神宗发帑金二十余万两劳军,以兵部尚书邢玠为蓟辽总督,赐上方剑,大集征兵援朝。所以“自从”以下四句简明扼要地概括了当时形势,为程生从军的背景。“材官”以下四句则赞扬在朝廷正确的抗倭政策鼓舞下,优秀人才云集军中,并以御倭著名总督胡宗宪和抗倭杰出名将戚继光预期程生,希望他从军后为国杀敌立功。此段写得简括有力,不滞不粘,颇具骨力。

末段写倭寇虽狡诈、凶暴、多谋,但还是容易对付的,希望程生拿出刻玉的本领去杀敌。“往闻”两句揭露浙江义乌一带乘倭寇入侵之时而发国难财者竟多至千人,从而反衬程生从军之可贵。“倭奴”四句写倭寇虽狡诈多谋,强悍善战,但劫物奸淫,多行不义,其势必不能久,是易于对付的。“程君”两句则扣住他善于篆刻的特点,妙语双关地希望他切倭寇之肉如切玉一样自如,因为倭寇之刀再硬也硬不过玉石啊!此段从不同角度反衬、烘托、描绘程生,将其英武气概写足,并从言外传出对他的深切期望,甚为得体,也甚为有力。

(姜光斗)

【作者】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号石公,公安(今属湖北)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官至吏部郎中。与其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为“三袁”,同为“公安派”创始人。反对前后七子模拟、复古的主张,强调不拘格套,抒写性灵。其诗直率自然,内容多闲情逸致。也有反映民间疾苦、批判现实之作。有《袁中郎全集》。

更多袁宏道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