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咏怀·其二十二》(日色临平乐)原文赏析-庾信古诗-南北朝诗歌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13 12:51

拟咏怀原文

拟咏怀(其二十二)

庾 信

日色临平乐,风光满上兰。

南国美人去,东家枣树完。

抱松伤别鹤,向镜绝孤鸾。

不言登陇首,唯得望长安。

【注释】

1、首二句言长安风光正美。西汉时上林有平乐馆和上兰观。上林在长安西。

2、“南国”句:指梁元帝之死。元帝都江陵,本是古楚国地方,楚有“南国”之称。屈原《离骚》以“美人”喻君。所以称元帝为“南国美人”。

3、“东家”句:指敬帝在建业即位,不久让位给陈氏,东南诸郡幸得保全,未沦于异族。汉人王吉字子阳,家住长安,东邻家有大枣树,树枝垂在王家的院中。王妻摘枣给王吉吃。当王吉知道枣的来处之后,认为妻做了坏事,把她驱逐了。东家听到这件事,过意不去,就要砍掉枣树,邻里众人劝止东家砍树,并说服王吉将妻接回。里中因此产生一首歌谣道:“东家有树,王阳妇去。东家枣完,王阳妇还。”(见《汉书·王吉传》)这就是这句诗用语的出处。完,是保全的意思。

4、别鹤:琴曲名。商陵牧子所作。牧子娶妻五年而无子,父兄要为他改娶。牧子悲怆,取琴而为别鹤之歌(见《琴操》)。这句中的“松”字似有误,别鹤事与松不相干。疑当作“桐”,“抱桐”就是说抱琴。

5、孤鸾:事见刘敬叔《异苑》,罽宾国王买得一鸾,三年不肯一鸣。他的夫人道:听说鸾和同类的在一处就鸣了,何不让它照镜子?王依言用镜子照它。鸾见了自己的影子,悲鸣冲霄,一奋而绝。本篇“别鹤”、“孤鸾”都是作者用来自比。

6、末二句言登陇山只见长安,自己的乡关在南国不能再见。

《拟咏怀·其二十二》(日色临平乐)原文赏析-庾信古诗-南北朝诗歌

拟咏怀赏析

本篇原列第二十二首,伤悼梁元帝在江陵的覆亡和自己在异乡的留滞。

江陵败亡,庾信屈节仕魏,满腹悲愤难申的情绪、愁苦悒郁的乡思,唯有借诗赋宣泄倾吐。《拟咏怀》二十七首即是其代表作之一。“日色临平乐”为这一组诗的第二十二首。

开头两句,直写眼前之景。平乐、上兰皆上林苑中宫观之名,为汉武帝时所修建。风光、日色,美则美矣,然而“风景不殊,正自有河山之异”。汉天子所修建的亭台楼阁,今日却成了异族统治者游憩作乐之所。触景伤情,万千感慨自在言外。作者这种严华夷之别的思想,正是他终身痛苦的重要原因之一,亦屡屡形诸歌咏。《拟咏怀》之七的“故笳落泪曲,羌笛断肠歌”、《怨歌行》诗中“故尘几日应尽,汉月何时更圆”等等,都是这种思想的鲜明流露。只不过此处的表达较为含蓄而已。

三、四两句承上文而来,点明眼前美景在作者心中所引起的亡国之痛、失节之悲。前一句伤国。“南国”指萧梁政权。“美人”一词出自《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王逸《楚辞章句》谓“美人”喻楚怀王。此处作者则用以指梁元帝。西魏灭梁,元帝被杀,正所谓“南国美人去”。后一句伤己,以王吉妇自比,谓己羁留长安,屈身仕敌,有如出妇之不还。

五、六两句则承第四句之后,表明心迹。前一句是以商陵牧子之不愿改娶,喻自己不愿改事异姓;后一句是说自己在北方,虽“高官美宦,有逾旧国”,却有如罽宾国王所买之鸾,“饰金繁,飨珍羞”而“对之愈戚”,将噤声不鸣。

然而,作者虽有这样的心迹,故乡却是回不去了。“无赖之子弟”陈霸先称帝以后,周陈通好,“南北流寓之士,各许还其旧国”(《北史·庾信传》)。庾信却因为才高名盛而被北朝统治者扣留不放,只能登高远眺,一慰思乡之情。然而,故乡遥遥,作者所能看见的却仍只是异族统治下的长安而已。北朝乐府《陇头歌》中的“登高远望,涕零双堕”,正是作者此情此景的准确写照。

庾信诗喜用典,为一大特色。南朝诗人用典因为一时风气,但庾信“事必远征令切”(清陈祚明语)却是同时诗人难以比并的。即以此首而论,《汉书》王吉之事、《琴操》别鹤之歌、《异苑》孤鸾之喻,多为人所罕用。作者信手拈来,若不经意,而与自己的遭遇心境十分切合,毫无勉强之感。

又此诗四联皆律句,只是各联之间失粘而已。腹联出句作者不曰“陇头”,而曰“陇首”,无疑是为了平仄协调的缘故。作者在声律方面的刻意追求,为唐代律诗的成熟所作的贡献,于此可见一斑。

(鲁同群)

【诗人名片】

庾信(512—580),字子山,庾肩吾之子。梁元帝时聘西魏,羁留长安,不久梁亡,从此流寓北方,非其所愿,常常有故国之思。庾诗的体格和当时流行的诗没有什么分别,但因为才力丰美,工于语言,成就却超越了同时的作家。晚年抒写悲愤、叙述丧乱的诗往往沉痛感人。

更多庾信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