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咏怀·其七》(榆关断音信)原文赏析-庾信古诗-南北朝诗歌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13 12:44

拟咏怀原文

拟咏怀(其七)

庾 信

榆关断音信,汉使绝经过。

胡笳落泪曲,羌笛断肠歌。

纤腰减束素,别泪损横波。

恨心终不歇,红颜无复多。

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断河。

【注释】

1、榆关:犹“榆塞”,泛指北方边塞。

2、减束素:言腰部渐渐瘦细。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腰如束素。”

3、横波:指眼。

4、填海:精卫填海,见陶渊明《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注〔一〕。“青山”句:言望山崩可以阻塞河流。断,读上声。末二句言虽抱希望实际是无聊的空想。

《拟咏怀·其七》(榆关断音信)原文赏析-庾信古诗-南北朝诗歌

拟咏怀赏析

本篇原列第七首以远戍自喻,言久羁异域,恨心不歇,还作种种无益的希望。

《咏怀》一作《拟咏怀》,共二十七首,此其第七首。

庾信虽留仕北朝,位望通显,然其内心却经常怀有强烈的乡关之思,本篇即是表达这种情思的。

首二句即越过一层。他不仅被强留北朝,不得南归,而且,“断音信”、“绝经过”,南北更往来断绝,音信杳无。这样便从正反两面为下文的抒情创造了必要的环境与气氛。正因为南北阻绝,他才闻胡笳而落泪,听羌笛而断肠。以下四句,全以思妇自比。杨慎评庾信诗曰:“子山之诗,绮而有质,艳而有骨,清而不薄,新而不尖,所以为老成也。”(《升庵诗话》卷九)庾信后期有不少的诗歌的确是具有这样的艺术特征的,此即一例。“纤腰”“束素”“横波”“红颜”,这样的词语,不一而足,语言确是够“绮”、够“艳”的了。但这绮艳,和他早年“文并绮艳,故世号‘徐庾体’”(《北史·庾信传》)的绮艳,和其他宫体诗人的绮艳,却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原因就在于这时的绮艳只是一种形式,在它里面是饱含着作者非常沉痛动人的感情的。尽管“断音信”、“绝经过”使他绝望、痛苦,然而“恨心终不歇”,两相映照,其怨羁留、思故土之情遂表现

得尤为强烈。结束二句,即承此意而写下。两句连用两个典故:其一,《山海经·北山经》:“发鸠之山,有鸟焉,名曰精卫,其鸣自詨……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其二,《水经注·河水注》:“华、岳本一山,当河,河水过而曲行。河神巨灵手詨脚蹋,开而为两。”这对于表现作者当时的心境来说,是极其准确切当的。作者重返南国之心,的确是生死不渝,十分强烈而执著的,恰如精卫之欲填平东海,华、岳之期望再断河流一样。但同时又不难看出,这毕竟是期而已矣,望而已矣,在无情的现实面前,要实现它的可能性几乎是一点也没有的。而这又恰如东海之终于不能被精卫填平,华、岳之终于不能重合以断河流一样。作者当时的心境,不正是这样一种绝望与期望交织错杂的状态吗?

(高海夫)

【诗人名片】

庾信(512—580),字子山,庾肩吾之子。梁元帝时聘西魏,羁留长安,不久梁亡,从此流寓北方,非其所愿,常常有故国之思。庾诗的体格和当时流行的诗没有什么分别,但因为才力丰美,工于语言,成就却超越了同时的作家。晚年抒写悲愤、叙述丧乱的诗往往沉痛感人。

更多庾信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