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关原文
入关
虞世基
陇云低不散,黄河咽复流。
关山多道里,相接几重愁。
入关赏析
这是一首即景成咏的小诗。诗人用简括的笔触抒写了自己入关时的所见所感,语短情长,意境苍茫。
诗的前两句从“陇云”“黄河”落笔,不仅点出关塞的地点,而且移情注景,渲染出浓郁的愁情。“陇云”即陇山之云,陇山在陕西、甘肃边境。这一古老的关塞踞陇山而临黄河,扼陕、甘二省咽喉,进可窥塞外,退可守川陕,素称险要,历来兵家必争。诗人行经此处,眼前壮美的景色并未引起他的豪情,反倒勾起满怀愁绪。这里,诗人借景物的暗示性和象征性,曲曲传达了自己的心绪:陇云低垂,长久不散,用以形容心绪愁闷,难以排遣;滔滔黄河,水声呜咽,又仿佛载着绵绵愁思,长流不尽。
读了一、二句后,似乎感到诗人要诉述他的愁之所在了,可是,三、四句却又宕开笔墨,由前面的仰观、俯视写到远眺,使诗境愈加延伸和阔大,而诗人的情思也愈益绵邈深长。他凝神远眺,然而目尽关山,唯见关山连绵重叠,于是,诗人的愁绪也平添几重,终于充溢于这辽阔而苍茫的空间了。
全诗至此,戛然作收,景中之情,境中之意,如水中着盐,了无痕迹。诗人何以入关而愁思盈怀,通篇并未明言,这就给读者留下了联想生发的余地。自古以来,边境不宁,战氛难靖,多少战士离乡背井,万里戍边,转战绝域,或老死关塞,或暴骨沙场,所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诗人亲入关塞,目睹边陲的险要和荒凉,自然思绪万千,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戍边将士的同情交织于胸,以至愁思顿生,此其一。古代士人多愿当京官,不乐外任,诗人赴边入关,离乡日远,不免回首一望故乡。故乡何在?但是关山绵延重叠,于是不能不引起思乡之愁,此其二。总之,诗人之愁因入关而生,其愁之所在,尽可由读者去联想、去思索了。
这首小诗通篇突出一个“愁”字,其他材料都围绕这个焦点作铺垫与衬托。在表现思想活动方面,运笔也十分委婉含蓄,这种“尽在不言中”的表现方法,使诗的情味更为隽永而耐人咀嚼。
(顾伟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