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灵时童谣》原文赏析-佚名古诗-两汉诗歌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13 11:26

桓灵时童谣原文

桓灵时童谣

佚名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黾。

《桓灵时童谣》原文赏析-佚名古诗-两汉诗歌

桓灵时童谣赏析

这简直是一组绝妙的讽刺漫画:被国家推选为秀才的优秀知识分子,却不知道字是怎么写的;被政府遴选为孝廉的那些孝子们,却把父亲打发到别处去住了;受到国家褒奖的“寒素清白”之人,原来却是一批污秽如泥的丑类;住在高门深宅中的将军们,胆量却比小小青蛙还不如……这说的是什么时代的情况呢?是东汉末期桓灵时代的实况!

原来,汉代政府官员的更新替补,是通过各级政府的察举和皇帝的征召策问等途径进行的。地方郡国,每年要从自己的属下中察举一位秀才和廉吏,推荐给中央,以待任用。皇帝还随时征召一些社会名流来政府当官,或亲自考查应征者的学识才干与政见,予以录用。这个制度从西汉文帝、武帝时起开始实行,起初倒还得到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人,随着时日的推移,弊端越来越大。东汉便是贵族豪门把持政权,什么秀才、孝廉之类早已名不符实。到桓灵时期,则“更相滥举”,甚至公开卖官鬻爵,而且由皇帝自己出面去卖,于是官僚队伍的冗滥就更不在话下了。桓灵时流传的这则童谣,便辛辣地讽刺了这一颠倒错乱的现实。

中国人是不乏幽默感的,即使面对高压政治,也能找到匕首或投枪,给以迅猛的一击。这首童谣,就是一道黑色的幽默。时政荒唐到如此地步,那些高高在上者腐败到了如此地步,人们的愤怒是可想而知的。但人们却把这种愤怒化成一种轻蔑的嘲讽,显示出老百姓的智慧和对于自己的信心。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要能嬉笑得起来,还必须自己先有力量在手。

(陈鸿彝)

更多佚名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