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乡竹枝歌(录四)》原文赏析-杨维桢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13 10:27

海乡竹枝歌(录四原文

海乡竹枝歌(录四)

杨维桢

海乡竹枝歌(其一)

潮来潮退白洋沙,白洋女儿把锄耙。

苦海熬乾是何日,免得侬来爬雪沙。

海乡竹枝歌(其二)

门前海坍到竹篱,阶头腥臊蟛子肥。

孲?三岁未识父,郎在海东何日归。

海乡竹枝歌(其三)

海口风吹杨白花,海头女儿杨白歌。

杨花满头作盐舞,不与斤两添铜砣。

海乡竹枝歌(其四)

颜面似墨双脚赪,当官脱裤受黄荆。

生女它当嫁盘瓠,誓莫近嫁东家亭。

海乡竹枝歌(录四赏析

竹枝歌就是竹枝词,是由民歌形式发展而来的一种诗体。一般四句,具有浓厚的民歌风味。这首竹枝歌是写海乡生活的,故题作“海乡竹枝歌”。诗写一位盐家劳动妇女,丈夫在他乡流荡,自己带着孩子的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诗是组诗,由四首组成,全面地表现了海乡劳动妇女的生活。像这种题材的作品,古代极少,非常新颖。杨维桢曾经为盐官,他做官能关心民生疾苦,有政绩,因此这首组诗写得真实生动,而且注入了诗人的同情。

第一首写海乡妇女的耙盐劳动。大海潮涨潮退,在盐田留下盐卤,经过蒸发形成盐。这些劳动妇女的劳动就是耙盐。耙呀耙,成年累月,劳累辛苦,没有欢乐,没有幸福。她们非常讨厌这种劳动。“苦海熬乾是何日,免得侬来爬雪沙”,她们希望大海有朝一日干枯,不再干这爬雪的苦差使。然而,这希望是永远不能实现的,大海没有干枯的时候,她们的苦海也无边无涯。

第二首写丈夫漂泊异乡,妇女思念丈夫。 孲?,婴孩,幼儿。孩子生下来已经三岁了,还没有见过父亲。丈夫一直在他乡流荡。“郎在海东何日归”,写妻子盼望丈夫归来,其间既有儿女之情,同时也表现了劳动妇女希望丈夫早日归来,好有个依靠,同舟共济,共渡苦海。因为在封建社会,一个劳动妇女要独自支撑门户,养儿育女,又要给官府当差,真是谈何容易!

第三首写劳动妇女终日辛劳,仍然交不了官府规定的盐差,交不够官盐,妇女忧心如焚,她看到盐一样雪白的杨花,多么希望它能变成盐,好让自己交官差。可是,“杨花满头作盐舞,不与斤两添铜铊”,杨花虽然像盐,却不能用来凑数交差。“不与斤两”,不能增加重量。“铜砣”,秤砣,代指称盐的秤。诗用想象表现妇女交不够官盐的焦急而无可奈何的心情。她什么办法都想了,甚至想把杨花变成盐,但也交不了官府的差。

第四首写妇女交不够官盐受官府责打。诗用“颜面似墨双脚赪”,勾画了劳动妇女备受超负荷劳动折磨和生活摧残的形象。脸色像墨一样发黑,双脚却又发红,尽管她已经如此可怜,还被官府捉去,拉开裤子受黄荆棍子的痛打。她们的命运多么悲惨!难怪她们要发出这样的感慨:生女宁愿远嫁到少数民族“盘瓠”地区,也不愿嫁在近处当盐户。从这种感慨也可以看出古代盐家妇女的苦难。

诗就是这样,表现了海乡妇女的辛劳、与亲人分离和被官府欺压的悲惨生活与命运,倾注了诗人对她们的满腔同情。这一类乐府继承了古代乐府“唯歌生民病”的传统,在题材上又有新的开拓,是乐府诗的瑰宝。

诗在表现海乡妇女的悲惨生活与命运的时候,以大海为主要背景,展现了海乡的风貌,从而使这位妇女的形象带有更强烈的生活气息与真实感。“潮来潮退白洋沙”,写大海,写盐场的风光,是妇女盐场劳动的对象和背景。“门前海坍到竹篱,阶前腥臊蟛(péng)子肥”,写竹篱近海,蟛子爬到阶前,只简单的两笔,便把劳动妇女当海而居的环境写出来了。“海口风吹杨白花,海头女儿杨白歌”,用杨花和白歌,写海边的风情和风物,也具体生动。这首组诗就是这样以大海为背景,以海坍、竹篱、蟛子、杨花,绘出了一幅生动的海乡图。

诗具有强烈的民歌风味。这既表现在语言上,又表现在手法上。诗大量使用海乡的俗语,如蟛子、斤两、黄荆、东家亭等词。又如“免得侬来爬雪沙”“不与斤两添铜砣”“当官脱裤受黄荆”,具有浓厚的民间语言色彩。在表现手法上,第一首用白描,第二首用兴,第三首用比兴,都是民歌常用的表现手法,这些因素造成了诗的浓郁的民歌情调。但是诗又带有诗人自己鲜明的创作个性,如“苦海熬乾是何日,免得侬来爬雪沙”“杨花满头作盐舞,不与斤两添铜砣”,造语新奇,可看出诗人自己的风格。

这首诗“震荡凌厉”(宋濂《杨君墓志铭》),内容与艺术都具有独创,堪称乐府诗中的杰作。

(刘文刚)

【作者】

* 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别号东维子,铁笛道人,诸暨(在今浙江绍兴)人。泰定年间进士,初授天台尹,官至建德路总管府推官,江西等地儒学提举。入明末仕,晚居松江。诗歌风格奇诡,在元末诗坛上独树一帜,时号“铁崖体”,颇有盛名。有《铁崖古乐府》十卷、《复古诗集》六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