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百家渡四绝句》原文赏析-杨万里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13 09:59

过百家渡四绝句原文

过百家渡四绝句

杨万里

出得城来事事幽,涉湘半济值渔舟。

也知渔父趁鱼急,翻着春衫不裹头。

园花落尽路花开,白白红红各自媒。

莫问早行奇绝处,四方八面野香来。

柳子祠前春已残,新晴特地却春寒。

疏篱不与花为护,只为蛛丝作网竿。

一晴一雨路干湿,半淡半浓山叠重。

远草平中见牛背,新秧疏处有人踪。

【注释】

趁:追赶捕捉。按此义当读niǎn,不读chèn。

过百家渡四绝句赏析

百家渡在永州零陵(今属湖南)城西湘江畔,此诗作于南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春,此年是作者任零陵丞的最后一年,秋天就离任回都城临安。

杨万里的诗号称“诚斋体”,在南宋诗坛自成一家。而写作此诗时正是他创立他的独特风格的开始时期。他早期专学江西派,竭力效法黄庭坚、陈师道辈的奇崛险怪的作风。作此诗的前一年,即绍兴三十二年(1162),他彻悟了这种屈己就人、依傍前人门户的写作方法有碍于创作个性的发挥,将以前所作的诗千余首付之一炬,从此诗格为之一变。南宋人诗话论及诚斋诗的独创性时,常盛称他的“活法”。“活法”一词,他的同时友人张镃、周必大就已提出,如张镃《携杨秘监诗一编登舟因成二绝》云:“目前言句知多少,罕有先生活法诗。”周必大的一首和诗也说:“诚斋万事悟活法。”前人对“活法”议论纷纭,有的还用禅理解释,说得十分玄虚。但质而言之,只是作诗须随着不同的感兴,别出心裁,不落俗套,别具新意罢了。这样的诗才能显示作者自己的性格,不致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这就叫“活”。

从这四首写景诗,也可以看出诚斋的“活法”的一个方面,即抓住一个细节,抓住平凡景物中富于诗意的东西加以表现。如第一首,在湘水渡中不写山光水色,两岸风物,却抓住了中流的一只渔舟;又不写渔舟的种种,视线却集中在渔父身上;却又不写渔父的种种,单写他穿翻了衣衫,发髻不裹的自由疏放的服饰,体现了诗人对劳动者不拘礼法、衣着随便的欣赏之情。画面表现得光度集中,给人以极深刻的印象。

第二首写野径早行,提供给读者的也只有单纯的集中的印象:沿途红红白白、四方飘香的野花。诗人集中兴趣于郊野的自然景物,而景物中最耀眼的则是向行人献媚竞艳(他用了新颖的“自媒”二字)的路花。这时,他身外的一切都不在他眼里了,见到的只是白白红红之花,闻到的只是四面八方袭来的香气,他就将这刹那间的感兴形之于诗。诗句并不特别警拔,但诗人的兴会却表现得异常鲜明。

第三首写途经柳宗元祠堂。柳宗元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如果换一个居官永州的诗人,路过柳子祠,恐怕不免要怀古一番。可是杨万里的眼睛却盯住篱竿上的蜘蛛网。篱竿本来是编在栅栏上护花的,然而却成了蜘蛛结网的凭借。这是人们在园边宅畔常见的小事物,写入诗中,给人以异常的亲切感,也显示了诗人的童心。从中固然可以发现平凡的小东西中的诗情,若说其中含有某种讽喻,比如说,叹惜本应护花的材料却被蜘蛛作了网竿,是象征着柳宗元的不为世用的沦落,似乎也无不可。好诗常常是留着让读者充分想象的天地的。

以上三首都集中绘写景物中的某一个点,有如电影中的特写镜头;而第四首乍看似是写全景与远景。但细察之,置于画面中心的仍是吸引视觉的有生意的景象。道路和远山只是画面的背景,着重呈露的却是草中的牛背和秧间的人踪。诗人的用心始终是赋予平常事物以新鲜感。

杨万里诗机智灵动,不避俗语,很少用典或全不用典,小诗尤其如此。但第四首的第一联用拗格,首句第五字应用平声而用仄声字“路”,次句的第五字应用仄声而用平声字“山”,险韵拗句是江西派特征之一,于此可见他早期学黄庭坚的旧习尚未蜕尽。

何满子

【作者】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孝宗初,知奉新县,历太常博士、太子侍读等。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主张抗金。工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大家。初学江西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擅长“活法”,时称诚斋体。一生作诗二万余首。亦能文。有《诚斋集》。

更多杨万里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