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亭柳·赠歌者》原文翻译赏析-晏殊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13 09:25

山亭柳·赠歌者作品原文

山亭柳·赠歌者

晏殊

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花柳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谩消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注释】

西秦:即指关中平原,今陕西中部。因春秋战国时属秦地,在中原之西,故言西秦。

赌博:古时酒席间通过掷采(类似今日骰子)以较量胜负的游戏。

花柳:歌舞欢乐的场合。尖新:新奇别致。

念奴:唐玄宗天宝年间的歌女。高遏行云:形容歌声嘹亮动听。遏,阻止。传说古时歌者秦青能够用歌声停止住浮云的飘荡。

蜀锦:四川地区出产的名贵锦缎。缠头:将锦缎缠绕在头上,乃古时酒席间赏赐歌女的方式。

咸京:咸,咸阳,今属陕西西安。京,北宋京城开封。

衷肠事:心中事。

采:赏识,理解。阳春:《阳春曲》,战国时流行于楚国的高雅歌曲,代指高雅而难唱的歌曲。

【作者】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十四岁以神童科入仕,为相多年,词风婉丽,尤擅令曲。

《山亭柳·赠歌者》原文翻译赏析-晏殊作品

山亭柳·赠歌者作品赏析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晏殊以户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节度使(今陕西西安)。十四岁由通过“神童科”考试获得进士身份的他,直到这一年六十岁了,才真正意义上外任地方。而之前的四十多年,他大多在京城富贵悠游,过着太平宰相的生活,就算偶尔外任,也与京城相距不过百里。从这点来看,词中的这位陕西歌女,很可能带有晏殊自己经历的映射。

词的上阕叙述歌女会的技艺丰富而高超,以此获得了无数清客公子的青睐,这与他的政治生平可以大致相对。“神童”出身的晏殊当然对儒家经典非常熟悉,中试之后便被封为太子舍人,陪同还是孩子的宋仁宗读书。仁宗亲政之后,晏殊很快得以重用,迅速升迁至副宰相级别的高位。在任上,晏殊兴办过地方学校,参与过对西夏作战的最终决策,而且还在仁宗年幼的情况下力主章献太后垂帘听政,自是一位多面手。而“不负辛勤”一句,是更加明显的自我牢骚,为大宋奉献了那么久那么多,居然在六十来岁的时候被打发到了遥远的边关,如此憔悴的话语,得融杂了多少情感才能说出。

下阕转入歌女而今的冷落,恰与晏殊自己的经历相同。同样的知音渴求带来了二人的心意相通,于是歌女纵其才技为晏殊演唱,晏殊也完全能够听出曲中哀伤,而当场落泪。帝制时代,官员与歌女尽管有身份尊卑不同,但生命境遇却是一致的,都不能真正主宰自己的生活,而需要依托在别人之上。皇帝也好,男人也罢,总之是那条牵着风筝的线,决定着它飞往的高度,也随时可以让它回到地面。

早在唐朝,被贬江州司马的白居易便借浔阳琵琶女的起落身世抒发自我潦倒,从而写下了传世名篇《琵琶行》。白居易也听完了琵琶女的故事,也听懂了她的人生,于是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经典感慨。后来琵琶女也为白居易倾心演奏一曲,白居易听罢止不住地泪水涟涟。晏殊的《山亭柳》可谓是《琵琶行》的北宋翻版,但这样的故事,其实每天都在上演。

更多晏殊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