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君咏原文
五君咏(阮步兵)
颜延之
阮公虽沦迹,识密鉴亦洞。
沉醉似埋照,寓辞类托讽。
长啸若怀人,越礼自惊众。
物故不可论,途穷能无恸。
【注释】
1、沦迹:言晦其踪迹。
2、鉴:照,指观察识别。洞:深。
3、埋照:犹言韬光,有才识而深自敛藏的意思。照,光。
4、“寓词”句:指《咏怀诗》而言。颜延之注《咏怀诗》道:“阮公身仕乱朝,常恐遇祸,因兹发咏,故每有忧生之嗟。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避。百世而下难以情测也。”
5、啸:见曹植《美女篇》注〔九〕。《三国志·魏书》注引《魏氏春秋》:“籍少时尝游苏门山。有隐者,莫知姓名,籍从与谈太古无为之道及论五帝三王之义。苏门生萧然曾不经听。籍乃对之长啸,清韵响亮。苏门生逌尔而笑。籍既降,苏门生亦啸,若鸾凤之音焉。”
6、越礼:不拘礼教。《文选》李善注引《晋阳秋》:“阮籍嫂尝归家,籍相见与别。或以礼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设耶?’”
7、物故:世故。此句言阮籍不论世事,因为世事已不可论。
8、这句本《魏氏春秋》:“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辙所穷,辄痛哭而返。”(《三国志·魏书》注引)
五君咏赏析
《宋书·颜延之传》:“(延之)领步兵校尉,赏遇甚厚。延之好酒疏诞,不能斟酌当世,见刘湛、殷景仁专当要任,意有不平,常云:‘天下之务当与天下共之,岂一人之智所能独了。’辞甚激扬,每犯权要。……湛深恨焉,言于彭城王义康,出为永嘉太守。延之甚怨愤,乃作《五君咏》。”《五君咏》咏嵇、阮等五人,以古事喻自己的怀抱。本篇咏阮籍,是《五君咏》的第一篇。籍曾为步兵校尉,所以称阮步兵。
《五君咏》是颜延之的一组咏史诗,每首咏一人,此为第一首。清人何焯将咏史诗概括为两种类型:一为“正体”;一为“变体”。“咏史者,不过美其事而咏叹之,概括本传,不加藻饰,此正体也。太冲多摅胸臆,此又其变。”“太冲”即左思,他的咏史诗打破了传统的写法,开创了“名为咏史,实为咏怀”的先河。颜延之的《五君咏》,其写法与左思不同,属于咏史诗的“正体”。
此诗所咏的历史人物是阮籍,他是著名的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是魏晋之际的名士。阮籍一生事迹很多,《晋书》有他的传记,又有著名的八十二首《咏怀诗》传世,用一首诗概括他的一生是不容易的,这就需要很好地把握阮籍的精神气质、个性特点,表现出阮籍独特的风貌。
颜延之是第一个为阮籍《咏怀诗》作注的人,他曾说“阮公身仕乱朝,常恐遇祸,因兹发咏,故每有忧生之嗟,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避,百世之下难以情测也”。这倒是知人论世之议,于阮诗堪称解人,对阮籍的一生,颜延之是非常熟悉的,这是写好此诗的基础。
诗的开头两句,便抓住了阮籍性格、才识方面的特点。阮籍虽然隐晦踪迹,但他的才识是缜密而深刻的,魏末社会的黑暗腐朽与司马氏的野心,他了如指掌。他所以屡次辞官不做,甘心“屏于田里”“遗落世事”,就是因为他看透了当时的社会,这正是他的“识密鉴洞”之处。
“沉醉似埋照,寓辞类托讽”二句,突出了阮籍好饮酒和文尚曲隐的特点。本传说:“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可见他的沉醉,是为了远祸自全,掩身埋光。但阮籍对世事并未忘怀,他的《咏怀诗》隐晦曲折地讽刺当时的社会和虚伪的礼法之士就是一个明证。“寓辞类托讽”一句,道出了阮公胸中的汤火和对现实的不满,这是阮籍思想中不可忽视的一面。
“长啸若怀人,越礼自惊众”两句,写出了阮籍的“任性不羁”。阮公是以“嗜酒能啸”著名的,但他的长啸,不是卖弄口技,苏门山遇孙登的故事便能说明这一点。他所怀之人,便是像孙登那样能与自己商略终古的人物。他的不拘礼法,一方面是保持自己任诞不羁的个性,同时也是对礼俗之士的蔑视。本传说:“籍嫂尝归宁(走娘家),籍相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设印。’邻家少妇有美色,当垆沽酒,籍常诣妇饮,醉便卧其侧……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如此任性不羁,自然会惊众骇俗。
“物故不可论,途穷能无恸”两句,流露出作者对阮公的同情。阮籍不论世事,是因为世事已不可论,这并不能怪阮籍。至于他的途穷恸哭,那是悲叹在黑暗的社会中正直之士无路可走,出于无可奈何。
将此诗与《晋书·阮籍传》对照,我们便会看到这首诗概括性很强,每句诗皆可在本传中找到根据,全诗显得含蕴丰富,对阮公的刻画能抓住人物的本质特点,有个性,有神韵。作者把长达数千字的本传浓缩为短短的八句诗,可见作者高度的概括本领。
(刘文忠)
【诗人名片】
颜延之(384—456),字延年,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少孤贫。好读书,无所不览。饮酒,不护细行。颜作诗好雕词炼句,多用古事,笔墨往往不能流畅,当时与谢灵运齐名,而才不如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