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原文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释】
①阙:指长安。潼关:在今陕西省潼关县。
②太华:太华山,即西岳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县。中条:中条山,在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
③迥:远。
【译文】
晚秋里红叶萧萧,长亭里饮下别酒一瓢。天上的残云飞回太华山,稀疏的细雨越过中条岭。树色苍莽,随城关远去;河水滔滔,流进遥远的海洋。明日里就要抵达京城,我却还在做着家乡那渔人樵夫梦。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赏析
【赏析1】
这首诗是作者赴长安途中,于潼关驿楼休息而作。此诗一开始便从潼关驿楼所见景象着笔:驿楼附近,红叶在夕阳之中萧萧作响,诗人在驿站休息,饮酒而观红叶和其他风景。空中残留的云向华山慢慢飘去,疏疏落落的雨点下在中条山上。山势绵延千里,远望之下,树色也越来越远,越来越幽暗;黄河之水滔滔东去,波涛之声也由近而远。明天就能到长安了,但诗人还在眷念着故乡的渔樵生活。
此诗既写出了秋日潼关的浩大气势,也表露出作者在出仕和归隐之间心理上的矛盾。
【赏析2】
本诗为诗人赴京求仕途中有感而作。诗中描写了诗人在潼关驿楼眺望所见山野疏朗萧索的秋日暮色,抒写了诗人虽来京求仕,但仍留恋乡居隐逸生活的心理,表现了诗人茫然的思绪和隐微的愁情。阙,宫阙,这里指都城长安。潼关,在今陕西省潼关县。驿楼,供朝廷官吏旅宿的驿站。
首联以简练的笔墨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红叶晚萧萧”,写景之中透露出一缕悲凉的意绪;“长亭酒一瓢”,叙事之中传出客子的旅途况味。本诗诗题一作《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这个背景可以帮助读者了解诗人为什么在长亭送别、借酒浇愁。颔联和颈联四句笔势急转,诗人大笔勾画潼关的典型风物,笔法雄浑苍茫。诗人极目远眺:南面是巍峨高峻的西岳华山;北面隔着黄河又是苍翠起伏的中条山。残云隐匿在华山山洞中,表示天将放晴;疏雨乍过中条山,空气清新。诗人以“残云归”一语来点染华山,又以“疏雨过”来形容中条山,如此一来,华山和中条山的景色就不是静景而是动景。诗人化静为动的书写,让浩渺无边的沉寂中现出了一抹灵动。接着,诗人收回目光,又望见苍茫树色随关城渐渐远去。关外便是黄河,它从北面奔涌而出,在潼关外急转直下,径向三门峡翻滚而去,呼啸着流入渤海。“河声入海”后诗人用一个“遥”字,使黄河更显气势。诗人居高远望,眼见树色苍茫,耳听波涛汹涌,感受自然真切异常。两联四句景句,如巨鳌四足,缺一不可,丝毫没有画蛇添足、臃肿累赘之嫌。
依常理,诗人此时距长安只剩一天路程。即将进入帝京,诗人本应对那繁华都市满怀幻想,可他却“犹自梦渔樵”——还是想念家乡的渔樵生活,令人大感意外。实际上,诗人恰恰是以这句话含蓄委婉地表示出了他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以及对隐居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