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维山新兴寺宿石屏村谢叟家》古诗赏析-许浑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13 07:37

游维山新兴寺宿石屏村谢叟家原文

游维山新兴寺宿石屏村谢叟家

许浑

晚过石屏村,村长日渐曛。僧归下岭见,人语隔溪闻。

谷响寒耕雪,山明夜烧云。家家扣铜鼓,欲赛鲁将军。

【作者】

*许浑,字用晦,一作仲晦,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大和进士,官虞部员外郎,睦、郢二州刺史。有《丁卯集》。

《游维山新兴寺宿石屏村谢叟家》古诗赏析-许浑作品

游维山新兴寺宿石屏村谢叟家赏析

这首诗是写冬天时候,诗人漫游吴地,借宿村里人家,在村庄夜间的所闻所见。

乡村予人的感受,一般都是闲静。作者也是从这里落笔,“晚过石屏村,村长日渐曛”,路过石屏村时候,已是傍晚,干脆就在村里人家借宿一夜。古代社会不像现在的城市化,眼目所及,尽是层出不穷的高楼大厦。那时也没有现在这么多的风景开发,自然也没有这么多的宾馆酒店。古人一旦出门,就是一望无际的乡村,当行即行,当止即止,日暮傍晚,往往借宿寺庙或乡村人家,随意而又闲适。“僧归下岭见,人语隔溪闻。”歇下之后,漫步乡村,感受到的是乡村的“清”与“静”,因为空气清新,视野分外开阔,看那出门化缘的僧人,傍晚回来,下岭的身影清晰可见。这里一片安静,人们的说话声,隔着一条河流,都能清楚听见。

这样的闲静,极容易让人联想到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和王维的《渭川田家》,类似隐者的乐土。但诗歌下边却来了一个转折,写的是村庄的热闹,而这也是本诗重心所在。

“谷响寒耕雪,山明夜烧云。”刚才耳目所及的“清”与“静”,这里却是“响”与“亮”,山谷传来阵阵回响声,那是因为在这寒天里村民们雪地耕作,为来年庄稼做准备了。山头一片光明,那是因为村民夜晚烧荒,明亮火光照亮了云彩。这二句颇为大气,晚唐诗人当中,许浑诗歌慷慨豪爽,颇有风骨,如滚滚流云,奔腾而来,令人惊叹。虽然写的是乡村风物,但他那慷慨本色,可也无意间流露了出来。“家家扣铜鼓,欲赛鲁将军。”这里续写村庄的欢腾,铜鼓为南方特有乐器,同时也作礼器、祭器之用。鲁将军,指鲁肃,三国东吴名臣。二句意为,家家户户都在敲打着铜鼓,准备在社日里祭祀鲁将军时候,敲鼓演戏,欢乐一场。

夜耕、夜火、夜鼓,诗人笔下的乡村,充满了热闹。这种热闹,体现了诗人发自内心的一种喜爱,同时喜爱之外,还有一种参与,诗人似乎也想加入到这群劳动者当中,过一种充实的人生。

确实如此,据元辛文房《唐才子传》记载,许浑晚年退居丁卯涧桥村舍,过上了真正的村居生活,闲暇时节,整理旧作,所以其文集名《丁卯集》,亦可见他对乡村的倾心喜爱。

只是如今社会,这样的乡村风物与风俗,怕只能在古诗里寻觅了。民国年间,英人李约瑟来到中国,感慨中国乡村处处美不胜收。但在如今现代化浪潮中,这样的美不知还有几多?周庄、邬镇,尽管打造得轰轰烈烈,但越是这样的古镇打造,越凸现出乡村美景不可逆转的消失。许浑笔下的“谷响寒耕雪,山明夜烧云”,这样的耕作场景,不知还有没有?至于风俗呢?许浑笔下的铜鼓社戏,深为人喜爱,许浑后来在《送客难归有怀》中还写过“瓦樽留海客,铜鼓赛江神”,可见他对乡村社戏的倾倒。

这种社戏,不光许浑,倾倒的是世世代代的吴人,唐人王驾写道“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宋人陆游写道“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游山西村》),鲁迅《社戏》一文专门有过动情描述:“在停船的匆忙中,看见台上有一个黑的长胡子的背上插着四张旗,捏着长枪,和一群赤膊的人正打仗。双喜说,那就是有名的铁头老生,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他日里亲自数过的。”

这样由许浑到鲁迅的社戏,在如今电影大片风行的时代,只怕没有了吧?仿佛一张祖辈传承的古琴,铿然一声,琴弦断了,怎不让人心下一惊、心头一凉。

(黄全彦)

【相关阅读】

更多许浑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