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新营四面高山回溪石濑茂林修竹》原文赏析-谢灵运古诗-南北朝诗歌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13 04:20

石门新营四面高山回溪石濑茂林修竹原文

石门新营四面高山回溪石濑茂林修竹

谢灵运

跻险筑幽居,披云卧石门。

苔滑谁能步,葛弱岂可扪?

袅袅秋风过,萋萋春草繁。

美人游不还,佳期何由敦?

芳尘凝瑶席,清醑满金尊。

洞庭空波澜,桂枝徒攀翻。

结念属霄汉,孤景莫与谖。

俯视石下潭,仰看条上猿。

早闻夕飙急,晚见朝日暾。

崖倾光难留,林深响易奔。

感往虑有复,理来情无存。

庶持乘日车,得以慰营魂。

匪为众人说,冀与智者论。

《石门新营四面高山回溪石濑茂林修竹》原文赏析-谢灵运古诗-南北朝诗歌

石门新营四面高山回溪石濑茂林修竹赏析

白居易《读谢灵运诗》说:“吾闻达士道,穷通顺冥数:通乃朝廷来,穷即江湖去。谢公才廓落,与世不相遇。壮志郁不用,须有所泄处。泄为山水诗,逸韵谐奇趣。大必笼天海,细不遗草树。岂惟玩景物,亦欲摅(shū)心素。往往即事中,未能忘兴谕。因知康乐作,不独在章句。”白居易对谢灵运山水诗的评论,可谓知人论世。谢家世居公爵,是东晋王朝的台柱子,所谓“晋祚卒延,王谢之力”(李贽《藏书》卷九)。灵运幼年便因袭祖父谢玄的爵位而为康乐公,食邑二千户。讵料420年政局突变,刘裕废晋恭帝司马德文自即帝位,东晋灭亡。谢灵运由公爵降为侯爵,减为食邑五百户。这个打击来得突然而又沉重,这位性情偏激而又“自谓宜参权要”的豪门公子,从此常怀愤愤,而又无可奈何,于是便寄情山水,寻找精神寄托,借山水诗来发泄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满腔悲愤。这首《石门新营四面高山回溪石濑茂林修竹》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成的。

石门新营是谢灵运在南山开辟的新居。石门山在今浙江嵊县。《宋书》本传说谢灵运“移籍会稽,修营别业,仿山带江,尽幽居之美。”他自己在《游名山志》中说:“石门,溯水上入两山口,两边石壁峭右边石岩,下临涧水。”新居就建在两山之中右边的高崖上,那是个四面高山,石壁峭立,下临深涧,浅浅石濑,弯弯溪流,茂林修竹,葱茏苍翠的幽深奇险之地。

谢灵运游山玩水是颇有冒险精神的,《宋书》本传说他“寻山涉岭,必造幽峻,岩障千里,莫不备尽登蹑。”这首诗开始就突出了幽居之险:“跻险筑幽居,披云卧石门。”登上险岩,将幽居建在白云环绕的石门山崖上。“跻险”“披云”相对成文,突出了新居地处高险,与世隔绝。一个“卧”字透露出诗人悠闲自得的隐逸情趣。“苔滑谁能步,葛弱岂可扪”二句继续写新居之险,苔滑葛弱,路隘林深,既难以漫步,亦无可扪持,一不小心,便有坠入深涧的危险。

写完新居的奇险,便写诗人在新居候人不至的愁闷:“袅袅秋风过,萋萋春草繁。美人游不还,佳期何由敦?”“袅袅”二句,看似写景,其实是巧用《楚辞》典故来表现对亲友的思念。“袅袅秋风过”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湘夫人》写湘君候湘夫人不至的绝唱:“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而“萋萋春草繁”也不禁使人想起《招隐士》写隐士游而不还的名句:“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诗人将这两个典故融合在一起,交错使用。“美人游不还”乃是“王孙游兮不归”之意,“佳期何由敦”是说佳人相会之期无法实现,正蕴含着“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之意,突出了候人不至的急切盼望心情。“芳尘凝瑶席,清醑满金尊。洞庭空波澜,桂枝徒攀翻”四句依然抒发候人不至的苦闷。瑶席因无人同坐而芳尘凝结,酒满金尊又当与何人同赏,一种由于政治上不得志而失去亲朋的孤独感、失落感像魔鬼一样缠着诗人,怎能不使诗人与湘君一样见洞庭波而“目眇眇兮愁争”,像《大司命》诗中所写的那样“结桂枝兮延佇,羌愈思兮愁人”呢?洞庭波并未引来湘夫人,攀翻桂枝也只能愈添愁思。洞庭空有波澜,攀翻桂枝又有何用,诗人思念那游而不还的美人也只能是徒增愁苦而已。诗人陷入极度孤独忧愤之中,情不可遏,转而直抒胸怀:“结念属霄汉,孤景莫与谖”,所思念的人邈若云汉,孤景独处,谁与为欢,谁与忘忧呢?这情感如失控野马,脱缰而出,再不用含蓄表达了。

在万般无奈之中,诗人只有孤身赏景,俯视下潭,仰看条猿,耳闻夕飙,眼观朝日,自我排遣,悠游岁月。《水经注·渐水注》记载若耶溪的上游有麻溪,“溪之下,孤潭周数亩,甚清深,有孤石临潭,乘崖俯视,猿猴惊心,寒水被潭,森沈骇观,上有一棵树,谢灵运与从弟惠连常游之,作连句题刻树侧。麻潭下注若耶溪,水至清照,众山倒影,窥之如画。”可见诗人俯濯绿潭,回清倒影,映入水中,历历如画;仰视崖树,峭壁直立,猿猴攀援,惊心动魄。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早闻夕飙急,晚见朝日暾。崖倾光难留,林深响易奔”,是写景名句。诗人从听觉、视觉着笔,写出了山间晚风早闻,崖中朝日迟见,崖高峡小日光难以挽留;林深树密,风声易以飞奔的真实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没有久居深山的切身感受,是难以将这种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林深涧肃,空谷传响的声色之美写得如此动人的。山间景观瞬息万变,引起了诗人的人世变易之感,“感物方凄戚”(谢灵运《南楼中望所迟客》),怎能不使他登池上楼一样,“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呢?于是感怀往事,忧虑可悲的往事重现,从而陷入苦闷之中,但用道家的玄理去看待人世的一切,则“道可重,故物为轻;理宁存,故事斯忘”(《山居赋》),融情入理,以理化情,妙理既来,物我两忘,也就情无所存,“虑澹物自轻”(《石壁精舍还湖中作》),“适已物可忽”(《游赤石进帆海》)了。进而像《庄子·徐无鬼》记载的长者对牧马童子所说的那样,乘上日车游于襄城之野,“日出而游,日入而息”(郭象注),逍遥处世,无所作为,精神上不也可以得到一种安慰吗?但这种理趣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体会的,是“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司马迁《报任安书》)。全诗以“匪为众人说,冀与智者论”作结,透露出诗人自得山水之乐的欣喜心情。然而这位热心政治的公侯才子,未必真的就此望峰息心,送龄丘壑,那种怡然自得的心情的背后正隐藏着“壮志郁不用”的悲愤。

(温洪隆)

【诗人名片】

谢灵运(385—433),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入宋降为侯。累官至侍中。喜游山陟险,每出游,随从数百。元嘉十年获罪,弃市广州。年四十九。灵运的诗好摹写山水,往往工妙,但有时累于繁富,伤于刻画,或夹杂玄言理语,淡而少味。

更多谢灵运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