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陵遇风献康乐诗》原文赏析-谢惠连古诗-南北朝诗歌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13 04:08

西陵遇风献康乐诗原文

西陵遇风献康乐诗

谢惠连

我行指孟春,春仲尚未发。

趣途远有期,念离情无歇。

成装候良辰,漾舟陶嘉月。

瞻途意少悰,还顾情多阙。

哲兄感仳别,相送越坰林。

饮饯野亭馆,分袂澄湖阴。

凄凄留子言,眷眷浮客心。

回塘隐舻栧,远望绝形音。

靡靡即长路,戚戚抱遥悲。

悲遥但自弭,路长当语谁?

行行道转远,去去情弥迟。

昨发浦阳汭,今宿浙江湄。

屯云蔽曾岭,惊风涌飞流。

零雨润坟泽,落雪洒林丘。

浮氛晦崖巘,积素惑原畴。

曲泛薄停旅,通川绝行舟。

临津不得济,伫楫阻风波。

萧条洲渚际,气色少谐和。

西瞻兴游叹,东睇起凄歌。

积愤成疢痗,无萱将如何。

《西陵遇风献康乐诗》原文赏析-谢惠连古诗-南北朝诗歌

西陵遇风献康乐诗赏析

元嘉六年(429)春天,谢惠连由始宁赴金陵,中途为风波所阻,被迫滞留钱塘江畔,于是作此诗遥寄他的族兄谢灵运,抒发了他内心沉重的离情别绪和羁思旅愁。

这首抒情长诗结构上最突出的特点是采用了章章联的轳辘体的形式。全诗五章,每章一转韵,既各自独立又互相钩连,造成回环往复而又浑然一体的抒情效果。这一章法,显然得益于曹植《赠白马王彪》的影响。

整首诗以时间为经线、以离愁和羁思为纬线,层层有序地抒写了诗人从整装待发到西陵遇风的内心情绪,是诗人思维活动和感情发展的真实记录。首章写出发前的心情。先交代出“我行指孟春,春仲尚未发”的原因乃在于“念离情无歇”;继以“成装候良辰,漾舟陶嘉月”的乐景反衬“还顾情多阙”的哀愁。这样,诗一开始就渲染出伤离的主题,仿佛一首大型的抒情乐曲,在第一乐章就弹奏出它的主旋律。次章承上回忆与灵运分别情景。“哲兄感仳别,相送越坰林。饮饯野亭馆,分袂澄湖阴。”叙述相送饯别情事,字里行间蕴有无限深情。“凄凄留子言,眷眷浮客心”,从去留双方着笔,写彼此不忍分离的凄楚眷顾之情。“回塘隐舻栧,远望绝形音”,换笔换意,写船行渐远,终至不见。三章接写别后旅程。八句中连用“靡靡”“戚戚”“行行”“去去”等叠字,复沓的声调、迟缓的节奏,透露出诗人“即长路”“抱遥悲”的沉重心情。“昨发浦阳汭,今宿浙江湄”,交代行旅路线,同时由抒情转入跟前景色的描绘。四章通体写景。诗人从广阔的视角,以浓重的笔墨,展现了屯云蔽岭、惊风涌流、雨雪交加、山原晦暗的景象。这令人惊心动魄而又凄情黯淡的图画,烘染出诗人心中浓重的不安和愁绪,也点出他淹留不行的原因。末章由写景回到抒情,从回忆转到眼前,是全诗的总结。先紧承交通断绝写“监津不得济,伫楫阻风波”,照应题目“西陵遇风”;继以“西瞻兴游叹,东睇起凄歌”绾结以上抒发的羁思和离愁,点明此诗主旨;最后在愁情无法排遣的沉重嗟叹中收束全诗。

运笔曲折顿挫、跌宕有致,是此诗重要的抒情手段,尤其鲜明地体现在对离情的渲染方面。如诗一开篇先不说出正意,而是始以“我行指孟春,春仲尚未发”加以铺垫,继以“趣途远有期”加以反衬,从而有力地突出了“念离情无歇”“还顾情多阙”这一正意。故方东树评曰:“起四句故为顿挫往复,以避轻便滑利顺直无留步之病。”(《昭昧詹言》卷五)又如三章开头便说,“靡靡即长路,戚戚抱遥悲”,抒发因路途迢遥而生的悲戚,此为上扬;但接着就是一抑,“悲遥但自弭”,说路遥之悲尚可自止;其后又是一扬:“路长当语谁?”不仅以抑扬变化构成波澜起伏,而且深刻地表达了分离所带来的难耐的孤寂。其他像“瞻途意少悰,还顾情多阙”“临津不得济,伫楫阻风波”等诗句,均跌宕顿挫,是施补华《岘佣诗说》中所谓“走处仍留,急语须缓”一类。如此往复错综的手法,与环环相扣的章法相结合,便使得内容层层深入、感情步步深化,并在诗意推行中避免了平铺直叙,显示出曲折;同时读来又声情摇曳,有一唱三叹之美。

写景是这首诗借以抒情的另一重要手段,情景交融也因之成为此诗的又一鲜明特色。诗人在大段抒情中间点染以景物,如以“萧条洲渚际,气色少谐和”构成凄迷的氛围,形象地烘托出自己心境的悲凉和不宁;以“漾舟陶嘉月”展示出良辰美景,反衬出内心离愁的深重,收到“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的效果。如果说这些描写已足使情因景显,那么第四章的集中写景更可谓达到了情景妙合无垠的高妙境界。全章八句,句句是景语,也句句是情语。诗人笔下的种种景物,从天上到地下,从山原到河流,都不只是诗人目见耳闻的客观再现,而是处处融注了他的内心情感。那动荡不安而又幽晦萧森的景色,仿佛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物化和象征,正因为如此,才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此诗具有很高的抒情艺术,方东树称其“直书即事胸臆,无一字客辞装饰,一往清绮,又步步留迟,真味无穷,亦古今绝境也”。(同上)可谓此诗的评。

(张明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