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原文赏析-萧德藻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13 03:51

登岳阳楼原文

登岳阳楼

萧德藻

不作苍茫去,真成浪荡游。

三年夜郎客,一柁洞庭秋。

得句鹭飞处,看山天尽头。

犹嫌未奇绝,更上岳阳楼。

登岳阳楼赏析

岳阳楼坐落在岳阳(今属湖南)城西门上,唐朝开元年间所建。宋仁宗时,滕宗谅为巴陵郡(郡治即在岳阳)知州,曾经重修过。楼高三层,下瞰洞庭湖,为游赏胜地,因此自唐以来,写岳阳楼的诗文很多,如大诗人李白便有《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诗,杜甫也有《登岳阳楼》诗,北宋大政治家范仲淹则有《岳阳楼记》,其他不胜枚举。萧德藻这首与老杜同题之作,避开前人所写的角度,不从登楼览景上措笔,而写登临前的所感所游,于结句方点题登楼,可谓独辟蹊径了。

首联便发感慨:“不作苍茫去,真成浪荡游。”“苍茫”原意是指旷远无边的样子,“浪荡”则指放浪游荡,这里相对而言,乃是别有含义,不妨说诗人是抒发着这样的感慨:可叹我不能像范蠡那样,乘扁舟到遥远的五湖去,在那海阔天空处尽情遨游,却违背着心愿(抑或为生计所迫),被拘在湖南(宋代为荆湖南路),游来荡去。

颔联承上,叙述自己几年来的“浪荡游”。夜郎,古县名,一说在今湖南新晃西南。柁,同“舵”,这里代指船。诗人的慨叹原是不无道理的,他三年夜郎为客,今秋今日又泛一叶小舟在洞庭湖上,的确是不曾挪离湖南一步的“浪荡游”。关于萧德藻的生平,资料很少,不过,据此联所写,倒可补充一二。

颈联写游洞庭。感慨管感慨,得乐也且乐,身置八百里洞庭之上,目接湖光山色,诗人不由得兴致勃勃。随着船身的一颠一簸,他的眼光也上上下下、远远近近地搜寻着美景,忽而在白鹭翩翩起飞处,他捕捉住了美,从而激起了灵感,吟成诗句;忽而又在那遥远的天的尽头,他看到了隐隐青山。白鹭、远山,画面开阔;一动、一静,境界多变,然则诗人意犹未足,于是尾联便道:“犹嫌未奇绝”,那又怎么办呢?干脆弃舟登岸,“更上岳阳楼”,他要高瞻远瞩,在更开阔的视野之中,去发现“奇绝”的景色。奇绝之景他定然望见不少,然其景象,前人已有不少描写,因此他便在此句上收住了笔,而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了。

感慨颇深,却境界阔大,故无消沉之感;对仗工稳,却自然浑成,故无板滞之嫌,是这首诗另一突出之处。

(周慧珍)

【作者】

萧德藻:生卒年不详。字东夫,号千岩老人,闽清(今属福建)人。绍兴进士。官乌程令。为姜夔之师。曾从曾幾学诗。杨万里称其诗工致。有《千岩择稿》七卷,久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