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笳曲》原文赏析-吴迈远古诗-南北朝诗歌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13 02:11

胡笳曲原文

胡笳曲

吴迈远

轻命重意气,古来岂但今。

缓颊献一说,扬眉受千金。

边风落寒草,鸣笳坠飞禽。

越情结楚思,汉耳听胡音。

既怀离俗伤,复悲朝光侵。

日当故乡没,遥见浮云阴。

《胡笳曲》原文赏析-吴迈远古诗-南北朝诗歌

胡笳曲赏析

本诗录自《乐府诗集·琴曲歌辞》,它反映了流离在北方的征夫的思乡之苦。

全诗十二句,可分为三个层次。前四句写征夫远离家乡流落异域的原因。开头两句“轻命重意气,古来岂但今”,点明征夫原来是“轻生命、重意气”的侠义之士,是受由古至今的好侠之风的影响而应征的,也可见出他胸襟的旷达。“缓颊献一说,扬眉受千金”二句,说明他不仅深明大义,应征入伍,而且有智有谋、立了军功、得到重赏。正当动乱之际,用人之秋,他不得不久留边地。

中间四句是两个对偶句,写边地萧瑟的景色,引起身处异域的思乡之情。“边风落寒草,鸣笳坠飞禽。越情结楚思,汉耳听胡音。”“边风”一联,意蕴十分丰富。落草之风,自然是秋风。“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湘夫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秋风何烈烈,白露为朝霜。”(左思《杂诗》)“萧瑟仲秋月,飂戾风云高。”(孙绰《秋日诗》)“高风催节变,凝露督物化。”(江逌《咏秋诗》)“枯枝叶易零,疲客心易惊。”(鲍照《秋日诗》)秋风引起古今多少士人客子的哀思,而今这秋风乃是边地的秋风,而且是使耐寒之草凋落的深秋之风,“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王讚《杂诗》),更易引起征夫的思乡之情。一提到胡笳,古来多少文士总是把它与悲哀联系起来,蔡琰有“胡笳动兮边马鸣”句。孙楚《笳赋》以“嗷啾啾之哀声,奏胡马之悲思”来形容笳声。庾信有“胡笳落泪曲,羌笛断肠声”的名句。唐人又有“日晚笳声咽”的感受。正因笳鸣悲凄令人声咽,所以才能使飞禽坠落下来。这样写显然是夸饰,但却给人以真切的感受。“落寒草”“坠飞禽”,用“落”用“坠”,一字传神,境界全出。因而,很自然地引起征人的思乡之情。“越情”一联,形象地表现了征人忧伤的思绪。“越情结楚思”,自是客居异地产生的思乡之情。“汉耳听胡音”,承“鸣笳”句而来,说明征人是远居胡地,听到的是“胡音”,自然更激起他思念故乡之情。

后四句写征人莫可奈何的感伤情绪。“既怀离俗伤,复悲朝光侵。日当故乡没,遥见浮云阴。”长期流离异域自然产生“离俗”之忧,而更可悲的是“朝光侵”,即悲年华逝去,悲时间在侵蚀自己的生命。结尾二句是巧妙的譬喻,“日当故乡没”,是说太阳应当沉没在它应当沉没的“故乡”,但却将被浮云遮没,以喻征人欲归不能。真可谓即景生情,巧于设喻。

要之,本诗比喻新巧,属对工整。诗的前半意气轩昂,后半哀婉悲凉,犹如与亲友书信,体现了他“善于风人答赠”的诗风。这首诗对后世也是有一定影响的。自此曲一出,梁代陶宏景、江洪,唐代的郑愔、王昌龄、王贞白等人均有仿作。

(殷呈祥)

【诗人名片】

吴迈远,《南史·檀超传》说他曾被宋明帝召见,钟嵘《诗品》则称为“齐朝请”,想是由宋入齐的人。今据钟嵘《诗品》列入齐,《檀超传》说吴迈远“好为篇章,……每作诗得称意语,辄掷地呼曰:‘曹子建何足数哉。’”迈远的乐府诗作男女赠答之辞,往往辞巧意新,宛转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