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词作原文
点绛唇
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王禹偁《点绛唇·雨恨云愁》注释】
①行如缀:大雁一只连着一只,成排成行,如同缀在一起。
【王禹偁《点绛唇·雨恨云愁》译文】
细雨缠绵,天色微暗,但雨中的江南依然很秀丽。到处是依水的村庄和渔市,一缕淡淡的炊烟袅袅升起。
天空中飞过一队大雁,远远望去,队伍如线串起来一般整齐。自己一生胸怀大志却屡屡不得志,此时凝望这搏击长空的大雁,谁能理解我凭栏而立的心情呢?
点绛唇词作赏析
赏析1
作为北宋最早出现的小令中的一首,同时也是王禹偁仅有的留传下来的词作,这首词以清雅的笔墨、苍郁而雄旷的情调,写活了雨天的江南,也深蕴了词人经国济世的心愿和备受迫害的烦闷心情。
这首词在北宋词坛上独树一帜,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词境。其影响及于两宋词家,孕育了众多佳句。如柳永《雪梅香》中“渔市孤烟袅寒碧,北村残叶舞愁红”和“相思意,尽分付征鸿”等都得益于此。“清丽可爱,岂止以诗擅名”,《竹林纪事》之评可谓中肯。
写作手法上,这首词以景写情、因情绘景。词人把“恨”和“愁”加诸本没有思绪的云和雨,实际是要一吐心中的愁闷。于是,江南的雨因浓浓恨意而淅沥不绝,云因郁郁愁闷而低低堆积。但即便如此,在词人心中,这江南的雨景也是动人的。南齐诗人谢朓曾在《入朝曲》中说:“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这“依旧”二字,虽沿袭古语,却平添了几许忧伤落寞的意味。这水村孤烟、天际征鸿的苍凉景色让词人倍感伤怀,他萌发感慨,顿生几缕愁绪。凭栏何意?是怀才不遇的悲哀,是苦无知音的寂寞,是风雨平生的酸楚。词人寓情于景,末句“谁会凭栏意”颇有深沉不尽的意味。
赏析2
此词是北宋最早的小令之一,也是作者唯一的传世之作。全词以清丽的笔触、沉郁而高旷的格调,即事即目,寓情于景,通过描绘江南雨景,寄寓了作者积极用世、渴望有所作为的政治理想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情怀。《竹林纪事》评此词云:“情丽可爱,岂止以诗擅名。”起首一句“雨恨云愁”,借景抒情,借情写景。云、雨并无喜怒哀乐,但词人觉得,那江南的雨,绵绵不尽,分明是恨意难消;那灰色的云块,层层堆积,分明是郁积着愁闷。即使是这弥漫着恨和愁的云雨之中,江南的景色,依旧是美丽的。南齐诗人谢朓《入朝曲》写道:“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王禹偁用“依旧”二字,表明自己是仅承旧说,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上片煞拍写的是:濛濛的雨幕中,村落渔市点缀湖边水畔;一缕淡淡的炊烟,从村落上空袅袅升起;水天相连的远处,一行大雁,首尾相连,款款而飞。但如此佳丽的景色,却未能使词人欢快愉悦,因为“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古人心目中,由飞鸿引起的感想有许多。“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这里,词人遥见冲天远去的大雁,触发的是“平生事”的联想,想到了男儿一生的事业。王禹偁中进士后,只当了长洲知县。这小小的芝麻官,无法实现他胸中的大志,于是他恨无知音,愁无双翼,不能象“征鸿”一样展翅高飞。最后,王词将“平生事”凝聚对“天际征鸿”的睇视之中,显得含蓄深沉,言而不尽。
这首词艺术风格上一改宋初小令雍容典雅、柔靡无力的格局,显示出别具一格的面目。词中交替运用比拟手法和衬托手法,层层深入,含吐不露,语言清新自然,不事雕饰,读来令人心旷神怡。从思想内容看,此词对于改变北宋初年词坛上流行的“秉笔多艳冶”的风气起了重要作用,为词境的开拓作了一定的贡献。
作者简介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巨野(今属山东)人。晚贬知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登进士第,授成武主簿,迁大理评事,移知长洲。端拱初,擢右拾遗,直史馆。后拜左司谏、知制诰。淳化二年(991),贬商州团练副使。至道元年(995),任翰林学士,坐讪谤,以工部郎中出知滁州,改知扬州。真宗即位,复知制诰,上书提出“谨边防”,“减冗兵,并冗吏”等事。与修《太祖实录》,以直书史事,再贬出京,知黄州,徙蕲州。
咸平四年卒,年四十八。《宋史》与《东都事略》有传。禹偁性刚直,遇事敢言,以直躬行道为己任,曾三次遭贬黜。著有《小畜集》。苏轼所撰《王元之画像赞并序》,称他“以雄文直道独立当世”,“耿然如秋霜夏日,不可狎玩”,反对宋初浮靡文风,提倡平易朴素,其诗文清丽可爱,颇受后人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