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落叶》原文翻译赏析,(宋)王沂孙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12 22:25

水龙吟·落叶词作原文

水龙吟·落叶

王沂孙

晓霜初著青林,望中故国凄凉早。

萧萧渐积,纷纷犹坠,门荒径悄。

渭水风生,洞庭波起,几番秋杪。

想重厓半没,千峰尽出,山中路,无人到。

前度题红杳杳,溯宫沟、暗流空绕。

啼螿未歇,飞鸿欲过,此时怀抱。

乱影翻窗,碎声敲砌,愁人多少!

望吾庐甚处?

只应今夜,满庭谁扫?

【水龙吟·落叶注释】

①秋杪:晚秋。

②重崖:山崖边。

③螀:又名寒螀,古书上说的一种

【水龙吟·落叶译文】

绿色的树林才染上秋霜,一眼望去,故国却过早地显现出凄凉。落叶萧萧而下,在地上越积越厚,可落叶仍在不断纷飞。院门荒凉,小径幽寂。秋风吹过渭水,洞庭湖也起了波浪,秋意越来越浓。想那山崖下尽是飘落的黄叶,而千峰裸露,无一遮挡,山路寂静无人,显得格外空荡。

宫女题红之事已不再见,想必宫中之水空绕暗流,很是寂寞。寒蝉低叫,飞鸿南飞,摧人心伤。眼前落叶影乱,敲打窗户,发出清脆之声,后又落到台阶上,有多少人在悲伤。遥望我的归宿在哪里?也不知道像今天这样满庭的落叶由谁来打扫?

《水龙吟·落叶》原文翻译赏析,(宋)王沂孙作品

水龙吟·落叶词作赏析

赏析1

本词为咏物词,词人借咏落叶,一面感叹自己身世的飘零,一面抒发自己浓浓的思乡情怀,意境凄凉。

上片描写秋景。起句用“晓霜”、“青林”点明时间,同时也烘托出晚秋的肃杀气氛。“望中故国凄凉早”一句则直奔主题,抒发词人对故国的思念,奠定了全词的悲凉基调。“萧萧渐积,纷纷犹坠”八字,极为传神地写出落叶飘落时的形态。其后,“门荒径悄”一句,进一步渲染了晚秋时分寂静、凄凉的气氛。“渭水”三句,词人借落叶实现空间转换,将读者从“青林”、“悄径”中带出,来到“洞庭”湖畔,从而使视野随之开阔。但是,事实上词人从未离开“青林”,而是以“渭水风生”代“青林”,以“洞庭波起”代“叶落”,构思新奇,委婉含蓄,独运匠心。“想重崖”四句,以重笔烘托深秋之时林中落叶飘零、凄冷静寂的情景。

下片抒发感情。起句“前度题红杳杳”三句,暗用“红叶题诗”的典故。据《云溪友议》载:唐宣宗时,中书舍人卢渥在应试之年,偶然于御沟处捡到一片红叶,上题一绝句。后来卢渥得到一个外放的宫女,恰是当日题诗之人。词人用此典故,明说故宫之衰,暗寓亡国之悲。“啼螀未歇”之后的六句,实写眼前之景。寒蝉凄切,飞鸿南归,落叶在窗外肆意飘落,窸窸窣窣,好不扰人。词人面对这样一组凄冷、落寞的景色,想及自身,不由悲从中来,自是一副“愁人”模样。如今国破家亡,词人无处“望吾庐”,更不知今夜“满庭谁扫”,难言的孤苦、寂寞,尽在结尾两问之中。

全词写景与抒情交相融合,绘景形象,抒情真挚,构思精巧,布局合理,堪称佳作。

赏析2

落叶是王沂孙在这首《水龙吟》中所吟咏的主题。红染吴江枫、空谷佳人、二月残花、秋日斜照和冷枝醉舞。通过这种境界的创造,表现了词人在南宋末期对现实难排的抑郁之情和凄凉境地。

“晓霜初著青林”以景带情,用笔简练,而轮廓顿明。作者在不经意如实地描摹出来自然景色:青林遭早霜,秋风扫落叶。作者又因景生情,心中升起一股莫明的凄凉之情。“望中故国凄凉早”,无限心事,隐藏其中。点明作者主旨。

“故国凄凉早”数字,猛一看,借秋初大自然的萧索景象。写朝代之替换。这景象不但指自然景象,也应包括社会景象在内,这是第一层。而凄凉的景象正应照词人的万端愁绪,这是第二层。此词似咏落叶,实则借以抒发心中对故国的思念,同时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感。

为将“凄凉”落到实处,上片连用几个与落叶有关的典故,使言辞虽简,但寓意深刻而丰富。“萧萧渐积”这里借指落叶,实暗用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登高》)诗意。“纷纷犹坠”类与范仲淹《御街行》中“纷纷坠叶飘香砌”“渭水风生”用贾岛“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忆江上吴处士》)诗意:“洞庭波起”则借用屈原“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诗意。几个典故紧扣落叶,有着内在联系,毫无游离之感,而且补足上句“故国凄凉早”。“想重厓半没,千峰尽出,山中路,无人到,”用“想”作领字,领“重厓”以下数句。陈廷焯分析此词,推断“重厓”或即指宋亡时陆秀夫负帝昺赴海自杀的厓山(在今广东新会),以此词写时南宋则亡,则或有此意。

上半阙着力于写景。下半阕重在抒情。“前度题红杳杳”,借用红叶题诗的故事,暗示故宫的冷落。

《云溪友议》载:唐宣宗时,中书舍人卢渥于应试之岁,偶而在御沟中拾到一片红叶,上题一绝句:“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后卢渥得一遣放的宫女,正是题诗之人。但细加揣摩,就会发现这一典故运用得十分巧妙。“前度”说明象从前那样宫女题红之事已不再见,故宫的冷落表明朝代更迭,给人们留下更加广阔的联想余地。

“啼将未歇”以下六句则是实写。螿即寒蝉。近处,寒蝉低吟;远处,飞鸿哀鸣。蝉吟鸿鸣仿佛交织成一首深秋寒夜的协奏曲。眼前的翻窗乱影,满阶枯叶,使人愁思满肠!“愁人”不单指词人自己,包括与他一样经历苦难的人们。

《四溟诗话》说:“结句如撞钟,清音有余。”结句到位,确能产生余音袅袅的艺术效果。此词结尾“望吾庐甚处?只应今夜,满庭谁扫?”提出问题,而不作回答,留下“空白”,作者是让读者自己通过想象加以补充。“满庭谁扫”字浅意深,悲愁中掺杂着惆怅,哀怨中挟带着孤独,复杂的情感,也难以卒言。王孙是宋末元初人。宋亡后虽再仕元朝,但他在内心深处挥之不去的仍是深沉的故国之思。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娴熟的笔法,使主观和客观融洽,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使其故国之思表达得自然而深刻。

《水龙吟·落叶》原文翻译赏析,(宋)王沂孙作品

作者简介

王沂孙(生卒年不详)字圣与,又字咏道,有碧山、中仙、玉笥山人诸号,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其生年在周密之后,张炎之前。据其《淡黄柳》词题,沂孙于咸淳十年(1274),与周密别于孤山。次年,周密游会稽,相会一月。景炎元年(1276)冬,周密自剡还会稽,二人又复聚别。景炎三年(1278)在越与李彭老、仇远、张炎等赋《天香》诸调,编为《乐府补题》一卷。至元二十三年(1286),沂孙在杭,与徐天祐、戴表元、周密等十四人宴集于杨氏池堂。二十四年,周密得《保母贴》,王沂孙题诗,在赵孟奚谷丁亥(1287)八月跋之后,鲜于枢戊子(1288)再观之前。夏承焘《周草窗年谱》云:“沂孙殆少于草窗,长于仇远,若生于淳祐、宝祐间,卒年才四十左右耳。”有《花外集》一卷,又名《玉笥山人词集》,又名《碧山乐府》。张炎《琐窗寒》序,谓沂孙“能文工词,琢语峭拔,有白石意度”。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云:“中仙最多故国之感,故著力不多,天分高绝,所谓意能尊体也。”又《宋四家词选目录叙论》云:“咏物最争托意,隶事处以意贯串,浑化无痕,碧山胜场也。”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云:“词法之密,无过清真。词格之高,无过白石。词味之厚,无过碧山。词坛三绝也。”

《水龙吟·落叶》原文翻译赏析,(宋)王沂孙作品

更多王沂孙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