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梓州李使君作品原文
送梓州李使君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半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释】
(1) 杜鹃:布谷鸟。
(2) 一半雨:一作“一夜雨”。
(3) 树杪(miǎo):树梢。
(4) 橦(tóng)布:橦木花织成的布,为梓州特产。
(5) 巴:古国名,故都在今四川重庆。芋田:蜀中产芋,当时为主粮之一。这句指巴人常为农田事发生讼案。
(6) 文翁:汉景帝时为郡太守,政尚宽宏,见蜀地僻陋,乃建造学宫,诱育人才,使巴蜀日渐开化。翻:通“反”,翻然改变。
(7) 先贤:已经去世的有才德的人。这里指汉景帝时蜀郡守。最后两句,纪昀说是“不可解”。赵殿成说“不敢,当是敢不之误”。高眇瀛云:“末二句言文翁教化至今已衰,当更翻新以振起之,不敢倚先贤成绩而泰然无为也。此相勉之意,而昔人以为此二句不可解,何邪?”赵、高二说中,赵说似可采。
送梓州李使君作品题解赏析
【题解】
这是王维为送李使君入蜀赴任而创作的一首赠别诗,具体的写作时间难以考证。送别诗一般都要写出行人目的地的风土人情,抒写对行人的留恋、劝勉之情。这首诗也没有脱离这个模式,只不过全诗以奇特的想象和热情的语言去描写,颇有感染力。
【赏析】
王维这首诗,虽然起于送别,但是立意并不在惜别,而是劝勉。作为一名积极入仕的读书人,王维的理想一直都是建功立业、报国安民。虽然他始终没有实现这一理想,但是每有友人赴任,他都会借送别之际,表达这种美好的祝愿。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巴蜀之国的千山万壑都是参天大树,在山壑中回荡着杜鹃的啼鸣。这两句气象阔大、神韵俊迈,读来令人身临其境,后世诗评家一向引为律诗工于发端的范例。尤其“千山响杜鹃”一句更为神来之笔,一个“响”字,让人分不清,到底是杜鹃的啼鸣还是啼鸣的回声在山谷里清楚地回响着。
紧接着的“山中一半雨,树杪百重泉”,写出了蜀地山高林密、雨水充沛的特点。“山中一半雨”,是说在万山群峰之间,有一种晴雨参半的奇景,这边大雨倾盆,那边可能是阳光普照。“树杪百重泉”,描绘出雨中山间道道飞泉悬空而下,远远望去,泉瀑就如同从树梢上倾泻下来似的。这里生动地表现出远处景物互相重叠的错觉。诗人以画家的眼睛观察景物,运用绘法入诗,描绘出一幅晴雨各半、万流奔腾的奇景。
首联突出一个“雄”字,次联描绘一个“奇”字,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李使君将要到任的梓州描绘得雄奇壮阔而又幽深秀丽。我们再留心一下就会发现,首联言“万壑”“千山”和“树参天”是概貌,次联紧承而写“山中”“树杪”是具体描写,两联分别展现出山中景物的层次、纵深、高远,既连接紧凑、天然工巧,又使得所刻画的景物富于立体感,是非常高明的表现手法。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蜀地妇女用橦布向朝廷交纳租赋,巴郡的农民常常因为田地发生诉讼。古人向来认为蜀地民风不够开化,强调李使君去治理这个地方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但愿你继承文翁的精神去教化民众,而不是倚仗先贤的遗泽而偷巧。诗意从景物描写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劝勉李使君上来了,委婉而又恳切。
这首诗写景奇特,语意天成,描绘了蜀中独特的风景。作者又不拘于一般送别诗的客套浮夸,将主题转到关爱百姓身上去,可谓境界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