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郑州》古诗原文-王维作品赏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12 20:43

宿郑州作品原文

宿郑州

王维

朝与周人辞,暮投郑人宿。

他乡绝俦侣,孤客亲童仆。

宛洛望不见,秋霖晦平陆。

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

主人东皋上,时稼绕茅屋。

虫思机杼鸣,雀喧禾黍熟。

明当渡京水,昨晚犹金谷。

此去欲何言,穷边徇微禄。

【注释】

(1) 周:指洛阳一带。周自平王以后,定都洛邑;后王室衰弱,辖区日益缩小,到战国时,只据有洛阳一带地方。

(2) “暮投”句:指日暮之时投宿于郑州辖境,非谓宿于郑州治所(据下“明当”句可知)。郑州春秋时为郑国之地,故云“郑人”。

(3) 俦(chóu):同伴,伴侣。

(4) 宛洛:东汉时代两个最繁盛的都市,即今之南阳和洛阳,古诗文中每每并称。宛在东汉时有南都之称。此处实指洛(作者赴济州当不经过宛)。

(5) 秋霖:秋天久下不停的雨。晦:暗。平陆:平陆县,在今陕西省南端。

(6) 皋(gāo):岸,水边高地。

(7) 思:悲。杼(zhù):织机上的梭。鸣:宋蜀本、《全唐诗》作“悲”。

(8) 京水:源出郑州荥阳县南(见《元和郡县志》卷八),东北流,绕经郑州治所,即今河南贾鲁河上游。(参见《嘉庆一统志》卷一八六)作者东行过今荥阳县城,即当渡京水。

(9) 金谷:原本山涧名,在今河南洛阳西,晋豪富石崇构园于此,世人谓之金谷园

(10) 言:《文苑英华》作“之”。

(11) 徇(xùn):从,曲从。

《宿郑州》古诗原文-王维作品赏析

宿郑州作品题解赏析

【题解】

本诗是诗人唐玄宗开元九年(721)赴济州途中所作。郑州,唐代州名,辖境在今河南荥阳、郑州、中牟、新郑及原阳一带,治所在郑州。这首诗写王维旅途中的所见与感慨,表达了被贬谪的苦闷与孤独之情。

【赏析】

这首诗叙事、写景、抒情有机融合,浑然一体,颇得诗家真味。

刚刚入仕不久的王维,还没来得及施展手脚,就被贬出了京城,这一路走来,离京城越来越远,诗人的情绪当然也越来越郁闷了。

“朝与周人辞,暮投郑人宿。他乡绝俦侣,孤客亲童仆。”这四句交代路途情况,先记叙,后议论。早上与友人辞别,离开洛阳,一路走来,天色渐晚,不觉间竟到了郑州,诗人的感觉,当然是离友人越来越远,身边除了随身的童仆,再无相识的人,投宿在陌生人的家里,一种凄凉的孤独之情油然而生。我们大家都会有这样的人生体验,身在异乡,孤单一人,如果遇到一个相识的人,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惊喜!所以他乡遇故知历来被认为人生一大喜事,即使所遇之人并不相识,而只是同乡,或者共同在某个地方有过什么渊源,攀谈起来也会觉得欣喜。而此际,他乡孤客,四顾皆陌路,就连挑担侍茶的童仆也因为是与自己同行的家中人而倍显亲近。诗人用“孤客亲童仆”这样一句简单的话,刻画出深刻的心理状态,表现出一种莫可名状的凄清。唐末崔涂曾有这样的诗句:“渐与骨肉远,转与童仆亲。”显然是由王维这两句脱化而出。

“宛洛望不见,秋霖晦平陆。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主人东皋上,时稼绕茅屋。虫思机杼鸣,雀喧禾黍熟。”这八句诗,王维描写前往济州沿途的雨中秋景,借浓浓秋意寄寓自己的羁旅之伤:洛阳渐离渐远,此际已经消失在视线里,连日的秋雨绵绵让空阔辽远的原野笼罩在一片隐晦的烟雾之中。田间农夫锄罢杂草荷锄而归,村中牧童骑牛吹笛雨中放牧。如此静谧的所在,诗人怡情其间。更有坐落于村东临水高地上主人家的茅舍一座,时或看到主人在茅舍四周种植劳作。稼,原是种植谷物的意思,后泛指农业劳作。王诗让主人之“稼”置身于茅舍旁,颇有自给自足、自得自适之意。只是,客居的诗人欣羡主人家禾黍成熟、怡然自乐的同时,秋虫的悲鸣,机杼的摇动,雀鸟的喧嚣,无端地搅起了诗人心中更多的凄清与孤独之感。

诗的最后四句,王维直抒胸臆,凸显诗旨。“明当渡京水,昨晚犹金谷。”渡金水,借指前往郑州。金谷园,为晋代豪富石崇所建花园,石崇死后,遂被荒废。此处借指昔日的繁华之地。诗人说,我昨日还身在繁华的洛阳,今天就要渡过金水前往郑州了。离乡愈远,客愁愈重,这两句用流水对,表达诗人为生计为利禄,奔波路途的情状,与开篇写辞别洛阳句遥相呼应,深化了离情,诗歌结构圆融一体,颇有美感。

“此去欲何言,穷边徇微禄。”诗人在最后说,我抛家别友去那么远,为了什么呢?不过是为了微薄的俸禄罢了。诗人是这样自我安慰,自我嘲讽,实际上表达了一种激愤的情绪,对素有大志的年轻诗人而言,挣钱养家远不是他要考虑的问题,而正是因为将来能够获得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机会,所以现在才委曲求全,到穷僻边远的地方去。诗旨表达含蓄而深沉。

全诗在描写景物上使用简淡自然之笔,在抒发情感上则显得深沉婉转,恬然的乡村景物也不能消解诗人宦海沉浮的失意、苦闷,全诗景与情相互渗透、统一,情景交融,诗画一体,维摩诘之风也。

更多王维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