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咏原文
西施咏
王维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注释】
①西施:春秋时越国美女,越王勾践选送吴王夫差,颇受宠爱。后吴国乃为越国所灭。
②越溪:指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东南,传说西施曾在此浣纱。
③傅:同敷、擦。
④浣:洗涤。
⑤持谢:奉劝的意思。
【译文】
美貌被天下人看重,貌若天仙的西施岂能长久贫贱?早晨还在溪边浣纱,夜晚就被选入吴宫成了宠妃。贫贱时她与一般浣纱女没有什么区别,尊贵后才明白自己是稀世的美女。梳妆施粉有婢女服侍,穿衣起居也用不着自己动手。君王的宠爱更使她娇矜万分,君王爱怜她哪还管什么是非!当年同她一道浣纱的同伴,没有谁能和她同车而归。奉劝邻家的女子,不必枉费心机去效颦邀宠。
西施咏赏析
【赏析1】
这首诗借咏西施,感慨世间的无常事,早上还是一个贫家女子,晚上送入君王侧,成了宠妃,就身价不凡。此诗极富穿透力地讥讽那些由于偶然机遇受到君王恩宠就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才士;同时又劝勉世人,不要为了博取别人赏识而摹仿别人,故作姿态,以免弄巧成拙。
【赏析2】
西施列名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历来歌咏西施的诗歌不少,大抵是说美女祸水,或盛赞其美貌。李白的《苏台览古》:“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也未能免俗。
以议论为诗盛于宋代,其实唐代就有,王维《西施咏》便是。诗中的西施并非完全写实的历史人物,《西施咏》也非严格意义的咏史诗,它只是利用传说中西施的某些细节来说事,借题发挥,针砭世态,其感慨比白居易的《上阳白发人》更深更广,应属讽喻诗一类。
中国历代知识分子似乎有一种通病:怀才不遇。自以为是千里马,恨世无伯乐、九方皋。历史却往往与人才开玩笑,即使受到知遇,不是主观上发生异化,便是客观上受到同化,千里马也变得非马非驴。西施是恃才(色)而沽的遇者,王维的《西施咏》正是写遇者被异化、同化的蜕变过程。
诗一开头,便著讽喻色彩。西施入选吴宫,自然是为天下所重,一“朝”一“暮”,即见殊遇恩宠,前四句已为全篇定调。以下六句具体描写既遇后的异态、变态,这并非哲学上的所谓异化,而是人性中的痼疾。就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平时彼此彼此,不见得有多少特殊。一旦得到机遇荣宠,或继承大笔遗产,或中了亿元大奖,或攀援了某高官显宦,飞黄腾达,人就立刻变得势利,变得高贵,变得养尊处优,变得装腔作势,变得与众不同。“贱日岂殊众,贵时方悟稀”,这是多么深刻犀利的针砭之语!荆钗布裙的村女与珠光宝气的王妃不同,固然是由于地位、客观上环境有了不同,可是在主观上性格、态度、语言举止也随之发生“质”的变化。从“邀人傅脂粉”到“君怜无是非”四句,把西施的慵态、媚态、娇态、骄态、富贵态和势利态刻画得入木三分。当今一些被权势宠坏、被金钱熏坏、被粉丝捧坏的官员和明星大牌,不也就是这副腔势吗?他们一个个都变成了肆无忌惮的坏孩子,不仅败坏、污染了社会风气,最后也害了自己。作者运用漫画式的夸张手法,对人性的弱点作了无情的拷问。最后四句则变换角度,以委婉口吻从另一个侧面探究其原因,问题并不在西施本身,而是造就西施的那个社会。是世态炎凉的社会造就了西施,西施也像一面镜子映射出社会众生相。有权就有势有威有钱,是人性的一根软肋,也是制度设计的一大弊端。试问,当西施姑娘乘上奔驰、宝马,万众瞩目,夹道欢迎,旧日的那些浣纱伙伴能同她共载吗?怪不得陈涉的佣工兄弟会慨叹说:“夥颐!涉之为王沈沈者。”(《史记·陈涉世家》)因此,作者不能不认为“东施效颦”并不奇怪,也不可笑。“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乐府诗集·杂歌谣辞》)在这样的人情世态下,人人都可能是效颦者,滔滔者天下皆是,像邻女东施那样捧心乞怜者怎么会少呢?典故活用,反话正说,简直就是鲁迅的杂文笔法。
王维《西施咏》与王安石《明妃曲》相类,西施与王昭君只是一个意符,一个代码。王维说“君怜无是非”,王安石说“人生失意无南北”。无论是得意失意,遇与不遇,地位变了,人不想变也不得不变。这不是个人行为,而是社会痼疾,是集体无意识、人性的共同弱点。
(方牧)
【赏析3】
这首诗借咏赞西施,比喻为人。本诗描写古代美女西施,赞颂西施的美艳绝伦不可仿效。西施,又称西子,名为夷光,春秋战国时越国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当时越国臣服于吴国,越王勾践身卧柴薪、口尝苦胆,谋求复国。在国家危难之时,西施将身许国,由越王勾践敬献给吴王夫差,成了吴王最宠幸的妃子。吴王因为迷恋西施美色,无心朝政,最终成了孤家寡人。吴国最终被越国所灭。相传吴国灭亡后,西施和范蠡一起泛舟五湖,不知去向。西施和杨贵妃、王昭君、貂蝉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于首位,成为美丽的化身及代名词。
在本诗中,诗人借西施由浣纱女到吴宫妃,由低微卑贱到无比尊贵这种偶然的命运变更,来讽喻有才能之士只能凭借偶然机遇获得君王看重的社会现实,抨击了不重才学重机遇的不平世态。恰如陈子昂曾经在《隗君》诗里所写的“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诗人也在本诗中深深感慨“伴明君,做贤臣”这种际遇的难得。“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两句诗,对那些趋炎附势、平步青云的权贵进行了严厉的讽刺,表达了诗人宦途失意、壮志难酬的愤慨。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四句,写西施有倾国倾城的美貌,不可能长时间处于低微地位。接下来,“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六句,写西施一旦获得君王的恩宠,身价便一下子高出百倍。“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四句,写容貌太差的人,想效法西施之美简直是自不量力。全诗语句尽管浅显平淡,但其中却蕴含着深刻的寓意。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里写道:“写尽炎凉人眼界,不为题缚,乃臻斯诣。”这句评价颇为中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