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田园作原文
春日田园作
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杨,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
春日田园作赏析
从诗题看,王维这首诗交叉“春日”与“田园”两个概念,一个是时间,一个是空间,时空复合,展开一轴欣欣向荣的春日田园的生动画卷。
诗前六句写田园春景。首联写田园的外部环境;颔联写田园的农事活动;颈联写田园的家居生活。一幅幅动态的画面从物候、时令节气、农事活动以及人物特写,由远而近,配以自然的节律、天籁的音响,构图布景,调光设色,充分发挥了诗人在绘画、音乐方面的天赋,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白描手法。白描主要是靠线条勾勒形象,简洁明净,一般不著色彩,不事渲染,无论物象或事象,只疏淡几笔,即显得姿态灵动,栩栩如生。王维的画价值连城,已很难见到。近代丰子恺的漫画似已得王维几分真传,“持斧伐远扬”(“远扬”,过长的桑枝)“荷锄觇泉脉”“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均可作为《子恺漫画》的画题。而画中有诗,诗意亦伴随春光四溢,生动而明亮,简洁而绚丽,“伐”“觇”“识”等几个动词都可谓传神写意之笔。
对于这首诗的鉴赏,至此才完成一半。前六句只是个画的平面,其意蕴如果仅止于如论者所谓“春天的颂歌”“田园风光的画卷”,则未免皮相。诗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旧人看新历”,貌似有意无意,绝非只是为了与“归燕识故巢”对仗。检阅古来所有伤春悲秋之作,似乎伤春的数量更多。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物色》有云:“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春天固然是生长的季节,然而有生必有死,有荣必有枯,春来春去,花开花落,最易触发伤感。杜甫《曲江二首》云:“一片飞花减却春。”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云:“无可奈何花落去。”春天固然能给诗人带来愉悦,也可能带来伤感与悲哀。春花易落,往事难再。时间是长流水,相对于“新历”而言,所有看历者都是旧人。“归燕”飞来,“故巢”虽在,而人事却非。敏感如诗人,能不感慨系之?所以,迎春也好,伤春也好,惜春也好,都出于对于生命(包括对亲友)的眷恋与珍爱。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云:“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苏轼《贺新郎(乳燕飞华屋)》云:“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如此,我们才能读懂“临觞忽不御(御,持也),惆怅远行客”的那份沉重,那份无奈,那份深情绻缱。其思绪与意脉都是承接“归燕”“旧人”而来,归燕或非旧燕,旧人或已非昔日风采。古人重友谊,重惜别,对于远行的游子更寄托几分牵挂与担忧。王维曾写下“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的名句,使人倍感时空的流转与人生的无常。现代诗中也有写远行客的:“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郑悉予《错误》)读之使人怃然。那种惘然的思绪与明媚的春光形成对比,能不倍添惆怅之情与失落之感么!
对于抒情诗来说,抒情总是放在第一位,不管写景有多么出色。对这首诗后两句的解读,也有人认为:“至于最后略表惆怅之情,不过是‘先天下而忧’的精神罢了。”未免有隔靴搔痒之嫌。
(方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