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行四首》古诗赏析-王维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12 19:35

少年行原文

少年行(四首)

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少年行四首》古诗赏析-王维作品

少年行赏析

用同一体裁写下许多篇诗来表现一个总的主题,我们今天称为组诗,古人则叫做连章诗。它们的结构,有的比较严密,不但首尾有照应,而且篇章前后的安排,都有轨辙可寻。有的则比较松散,只是作者依据特定的题材,广泛地表现他所具有的独特感受和见地,然后汇集在一处而已。当然,这种区别也并不是绝对的。结构严密,也不能排成数学公式;松散,也不是混淆颠倒,杂乱无章。

王维《少年行》四首就是结构比较严密的。它们之间有次序,有联系,每首可以独立存在,合起来又是一个有组织的整体。他选择了当时游侠少年生活中的几个侧面,从不同的角度予以再现,从而将他们的昂扬意气、勇猛精神,对祖国的热爱,立功名的雄心,很完整地反映了出来。

这第一首是写一群侠少相逢聚饮。他们性格豪爽,不拘形迹,偶然会遇,只要意气相投,就立刻下马登楼,欢呼痛饮,杯酒之间,成为知己。本是写侠少聚饮,却将美酒放在首句来写,以见豪侠之人,自然应当饮名贵之酒,也就是俗话中“宝剑赠与烈士,红粉送与佳人”之意。次句写少年,而冠以游侠二字,则这群年轻人的身份和性格都清楚了。游侠是先秦、两汉时代的社会产物,司马迁作《史记》,特立《游侠列传》,歌颂了他们当中的一些杰出人物。这种人有司马迁所指出的“救人于厄,振人不赡”,“不既信,不背言”的长处,又有韩非子所指出的“以武犯禁”的短处。本诗所写,只是侠少行事和性格中积极的一方面。新丰,汉县,在今陕西省临潼县西北。咸阳,秦都,今陕西省咸阳市。这组诗是写唐代的游侠少年,因为唐代诗人习惯于借汉朝来写本朝,所以用的地名、典故都是汉朝的。

第一句写酒,第二句写人,第三句才把两者关合起来。此句写这些少年的相逢及相逢时的精神状态。“为君饮”三字,既渲染了互相献酬的欢乐,又照应了美酒之可口。这样,就将他们在相逢之顷,立刻成为朋友,饮酒谈心的少年豪气刻画出来了。据杜甫诗,唐代普通的酒一斗大概是三百钱,而此诗及李白诗中均有美酒一斗十千的记载,就是说,要比普通的酒贵三十多倍。而这些侠少在相逢之际,就将这种名贵的新丰特产痛饮起来,这也暗示了他们的家庭出身,不止是形容其飞扬的意气而已。结句点明少年们相逢的场所,“高楼”指酒楼,亦即“为君饮”的地方,“垂柳边”,既描写了高楼景物,又为“系马”生根。这句乃是倒叙,事实上是在“为君饮”之前,又是“意气”的补充描写。有了这一句,侠少们的形象就更为鲜明了。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第一首是少年们的群象,以下三首则是其中一人的单象。

这一首前两句写这位少年的出身和经历,是叙事。后两句写他的志愿,是抒情。羽林郎是汉代禁卫军的军官,他们大都来自汉阳、陇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等六郡的良家(世家大族),通称六郡良家子。骠骑指西汉时代著名的将军霍去病,他曾任骠骑将军,反击匈奴的侵扰,卓著战功。渔阳,汉郡,故地当今北京市东北一带。他不但出身良家,初入仕途就担任过令人羡慕的羽林郎的官职,而且还跟过名将出征,具有实战经验。但现在,他却缺少到边疆去作战的机会。于是,他为了这个而难受起来了:谁能知道这种不能到边疆去的苦处呢?到边疆去作战,当然会有危险,甚至丧失生命,但是为了保卫祖国而牺牲,该是多么地光荣啊!即使最后剩下的只有一堆白骨,这骨头也带着侠气,发着香味,也就是说,为国献身,必然流芳千古(张华《游侠曲》:“生从命子游,死闻侠骨香。”这里沿用其语,但意义比张诗崇高多了)。一般诗人多写边塞从军之苦,而王维此诗独写不能到边塞从军之苦,从而突出为国献身的崇高愿望、昂扬斗志和牺牲精神,使我们在今天读了,还深受感动和鼓舞。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这一首写这位少年的武艺和战功。起句写其射技超群。雕弧是刻了花纹的弓。能擘开两张弓,即能左右开弓。这在以弓箭为远距离攻击手段的古代,是一种很重要的武艺。次句写其不怕强敌,即后来小说中所常常描写的,冲进千军万马,如入无人之境。后两句承上而来。白羽,指箭。白羽、金鞍,与上雕弧同,都是为这位主人公的武器和服饰着色,以衬托其风姿的英俊。五单于,原来是汉宣帝时匈奴族内部争立的五个君长,这里借指敌人的几个首领。偏坐,应上两雕弧。他在战斗中,凭借着高超的武艺和骑术,英勇杀敌,偏左偏右地坐在马上,抽出箭来,射了出去,敌人的几位首领,便纷纷被消灭了。这位少年的武艺、勇敢、功劳和为国献身的精神,通过这篇诗的战斗描写,使读者获得完整的印象。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这一首写这位少年胜利凯旋,评功受赏。第一句写皇帝赐宴,第二句写诸将评功。云台是东汉洛阳宫中的一座台。明帝时,曾把开国功臣邓禹等二十八人的像画在台上。论战功而在云台,暗示这次战胜强敌,功劳巨大,可以和开国功臣比美。第三、四句写受奖封侯。轩,这里指皇宫中有廊的平台之类。有些礼仪要皇帝在轩中举行,称为临轩仪。明光,汉宫名。这时,这位少年已经不是侠少,而是将军了,评功以后,又封侯爵,他佩带着侯印,走出明光,真算是踌躇满志,衣锦荣归了。

这组诗共四首,一写任侠,二写立志,三写建功,四写受奖。有头有尾,有条有理,勾画了这位少年的前半生。但第三、四两首,与其说是诗人用现实主义手法反映了这位少年已经达到的事实情况,还不如说是诗人用积极浪漫主义手法表现了他应该达到的发展情况。通过对某一个人的几个侧面的描写,诗人给当时的游侠少年的一生画出了一个轮廓,描写了他们的现状,又着重指出了他们成长发展的道路。在盛唐时代,西北各族与汉族之间的斗争渐趋频繁,反击侵扰,使各族人民得以和平共处,继续进行经济上和文化上的交流,是中央政府的当务之急。这就是诗中侠少的生活理想和成长道路的现实依据。诗中当然也渗杂了追求功名富贵的个人名利思想,但为国效劳的崇高愿望占着支配地位。

王维是唐代大诗人当中思想和风格变化非常剧烈的一位。他早年的积极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精神,到了晚年,几乎完全被消极的浪漫主义代替了。他在《酬张少府》中写道:“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在《秋夜独坐》中写道:“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欲知除老病,惟有学无生。”很难想象,这些诗的作者笔下也曾经出现过《少年行》中的游侠少年的形象。这,诗人本身当然要负一部分责任,但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在封建制度之下,许多优秀人物被迫无所作为。王维是如此,其他的唐代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又何尝不也是在不同程度上由早年的积极转变为晚年的消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