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望月原文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
庭院中月映地白树栖昏鸦,那寒露悄然无声沾湿桂花。今夜里明月团圆人尽瞻望,不知那悠悠秋思落在谁家?
十五夜望月赏析
中秋节是我国历史悠久的节日。据《周礼》记载,周人已在中秋之夜击鼓奏乐以迎寒。此后节日气氛愈来愈浓,中秋成为家人或亲友团聚、赏月的良宵佳节。因此这一天也特别能引发人们思乡思亲的情绪。历代望月抒怀的诗不乏名篇,此诗因手法独特、构思新巧,成为咏中秋诗歌中著名的一首。此诗主要写了中秋之夜,诗人望月思亲的情怀。
第一句写了中秋夜景,主要写了月色。“地白”说明了月光的皎洁明亮,令人想起李白《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给人一种素洁明净之感。“树栖鸦”三字,写出了月夜的寂静,也有一种回归的含义。此景应当是想到或听到的,因为即便在月色清朗的夜晚,也不大可能看见树杈间鸦鹊的小巢。
第二句继续写月色下的美景,语义丰富,给人留下一定的想象空间。秋季昼夜温差大,易出现霜或露水。此处写“冷露”,一种可能是秋夜的露水打湿了庭院中的桂花;另一种可能是写月光如水,洒向人间,笼罩在月光里的桂花也好像挂满了露水。此外,我国自古有“月桂”的传说,诗人仰望明月,忽感微寒,不觉浮想联翩,那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广寒宫中的桂树吧。此处表面写桂花,暗写月色,正是点题之笔。
后两句诗人直抒胸臆,从自己望月想到普天下同在望月的人。虽然同看一轮明月,各家的情状、各人的心情、感受到的秋意、所怀念的人是不同的。诗人独身一人在他乡,此时望月不禁怅惘。末句能够推己及人,扩大了诗境,思人怀远,境界高远,耐人回味。
【诗人名片】
王建(约766~831),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大历十年进士。早年曾寓居魏州乡间。贞元年间离家从军,曾北至幽州,南抵荆州。元和中任昭应县丞。后任太府寺丞、秘书郎,迁侍御史。太和中,出京任陕州司马,转任光州刺史。与张籍“年状皆齐”,又是诗友,时称“张王”,都是元白新乐府运动的先导。他继承古乐府“哀时托兴”的精神,去除糟粕,求取情实,自立新题,体现了诗歌为时为事而作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