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①城阙:指长安。辅:护卫。三秦:指陕西关中一带。
②五津:指岷江自灌县至彭山间的五大渡口:白华津、皂里津、江首津、沙头津、江南津。此处借指蜀地。
③宦游人:在外求官的人。
④海内:四海之内,犹言天下。知己:彼此相知而又情谊深挚的朋友。
⑤天涯:喻极远之地。比邻:犹近邻。
⑥无为:犹不用、不要。歧路:岔路,指分手之处。形容像小儿女那样泪水沾湿佩巾。
【译文】
长安城四周是三秦之地,极目遥望迷茫的蜀中五津。我与君充满了离别的情意,都是离家出游求仕做官的人。只要是互相了解的好朋友,即使彼此相隔很遥远,也如同邻居一样。不要在分别的路口,像多情的小儿女那样泪水沾湿佩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
【赏析1】
这是一首送友人赴任的送别诗。约作于乾封元年至总章元年(666~668)任职长安期间,是王勃五言诗篇中的名作,千古传诵不衰。它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一洗以往送别诗悲酸哀伤的情调,用质朴而警策的语言,抒发壮阔豪迈的胸怀,显示出大丈夫超俗洒脱的气魄。全诗格调高朗,意境高远,感情深挚,实为赠别诗之奇葩。“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它虽从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变化而来,但更为精练概括,生动形象,表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博大胸怀,具有一股鼓舞人心的巨大力量。
【赏析2】
是时,王勃的一位杜姓友人要到蜀地为官,王勃在京城送别此人时作了此诗。这是送别诗中的名篇。
开篇用词大气,对偶严谨,在交代送别地点的同时也说明了友人所去之处。“望”字说明友人由长安去往蜀地,“风烟”则准确地表达出朋友要长途奔波、旅途劳累之意,足见对友人的关心和牵挂。
颔联以松散的文法弥补首联可能造成的单调、呆板之感,描写的是诗人的不舍之情。“与君离别意”表达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同是宦游人”则是诗人安慰自己的言辞。
颈联是全诗的高潮,构思用词皆可圈可点。构思有可能是借鉴曹植《赠白马王彪》中的诗句“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海内存知己”表达了诗人与友人深厚的友谊,颇有惺惺相惜之感;“天涯若比邻”则点明其情谊能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希望朋友能积极地面对今后的人生旅途。此句也因其所表达的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仍能友谊长存的深厚情感而被传诵至今。
结尾紧扣送别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殷切希望,望其能在今后的仕途中有所作为。
整首诗节奏起伏,婉转流畅,用意深远。与其他送别诗多悲切哀伤不同,此诗情感表达积极豁达,境界开阔,为世人所赞颂。
【诗人名片】
王勃(649~676),字子安,祖籍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初唐四杰之一。出身书香世家,少年英才,十四岁便中举及第,世人惊为神童,经司刑太常伯刘祥道推荐入朝,任朝散郎。乾封初(666)在沛王李贤处任侍读,两年后因作《檄英王鸡》被逐,后游历于巴蜀之地。咸亨三年(672)任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触犯刑律,其罪当斩,从轻发落被革职。其父因此受到牵连,被黜至边疆,王勃渡海看望父亲时不幸溺水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