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饮酒·其七》古诗原文赏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12 13:26

饮酒·其七作品原文

饮酒·其七

陶渊明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陶渊明《饮酒·其七》古诗原文赏析

饮酒·其七作品赏析

陶渊明(365—427),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一名潜,字元亮,是名将陶侃的曾孙。魏晋时期战乱灾害频繁,政权更迭不断,士人内心潜藏深沉的苦恼和恐惧,想要寻求人生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获得生命的宁静与安顿。陶渊明早年虽然期望在政治、仕途上有所作为,但时代动荡,壮志难伸。曾数次出任官职,终因不满政治黑暗和官场虚伪,从而辞职归隐。他擅长描写纯朴的田园景色和隐逸生活,风格平淡爽朗、清新自然。曾作《五柳先生传》描写自己,世称“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饮酒诗共有二十首,都是在醉酒之后所写,借酒抒怀。本诗是其中的第七首,内容描写诗人秋日采菊饮酒、遗忘世俗之情,虽然看似悠游自得,却又蕴含个人深层的感慨。

秋天是菊花绽放的季节,在萧瑟凄清的的秋日,众芳摇落,只有菊花凌霜不凋、傲然独放,表现出坚贞的特性;沾着露珠的菊花更显晶莹与高洁。肃杀的秋季正如同陶渊明生活的时代,菊不与春日百花同开,象征了作者不愿与浊世同流合污、孤高洁净的人格。

“秋菊有佳色”是对菊花的倾心赞美,“裛露掇其英”是将带着晨露的菊花摘下食用。服食菊花不止在强身,还寓意志趣的高尚,全篇意蕴都是由菊花所引发。陶渊明采菊、食菊,继承了中国古代以菊花延年益寿的传统;赏菊、颂菊,赞扬了菊花绝俗雅俊的特性。清新圣洁的菊花既是文人心中洁身自好、不慕荣利的代表,也是作者自身的最佳写照。

接着后面六句具体抒写饮酒的乐趣和感想,描绘出一种宁静美好的境界。秋菊佳色能助酒兴,使得作者不知不觉中一杯接一杯,独自畅饮起来。然若心中无忧,就不会提到“忘忧”,此处透露了作者胸中的郁愤。魏晋乱世,读书人难以找到安身立命的根基,面对壮志难酬、知音难求、人生短暂,陶渊明的诗中有许多不方便明白指出的悲哀与无奈,酒便成为解脱精神苦闷的麻醉剂,借酒以淡看一切。他在《五柳先生传》中说:“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可见酒并非纯粹发泄情绪的工具,那既是他性情的体现,也是他快乐的泉源。

独饮本来使人感到寂寞,但“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句中的“虽”和“自”字,具有转折意义,使文意脱去孤寂冷落。山林田园中没有知己,酒壶就是他的伙伴。“自”字的出现,显得酒壶似是善体人意,替作者手中的酒杯殷勤添注。“倾”字则说明了酒量之大与兴致之高。由这里过渡到“日入”两句,不仅描写的视角不同,还包含了时序的推移。随着饮酒增多,触发了心中的思绪,以含蓄方式展现了陶渊明的精神层面。

夕阳西下,倦鸟归巢,各种动物都返回自己所属的地方。“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两句运用视觉、听觉摹写环境:只有在特别空旷静寂的环境中,才能显出归鸟入林,清晰听见鸟儿的动静。王籍《入若耶溪》一诗有言:“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陶渊明用同样手法以动衬静。原本要陷入忧愁的情怀,因灵动的鸟儿而开朗,诗人于是归返到闲适的状态。归鸟象征诗人避开矛盾,在平静的田园中求得解脱,过程正像是作者从出仕到归隐的生活历程;他不是对世事漠不关心,而是对乱世感到无奈后的选择。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写出何以归隐的原因,表达了隐居田园的决心。酒可以帮助陶渊明忘却政治乱象和名利忧烦,超脱俗世寻回生命的真本性。作者倚着东窗傲然啸歌,并且乐于获得这悠闲自适的生活。“啸傲”代表无拘无束,歌咏自得;“聊”是“且”的意思,“复”则是失而再得。诗人离开田园出仕是“失”,现在辞官归隐乃是“再得”。“得此生”即是从此不被外物奴役,可以按着自己的心意自由地生活。

大部分的人对于一切事物、情境,在原本拥有时未必觉得可贵。一旦失去之后,才知道弥足珍贵,可惜往往后悔已晚,只能抱憾感叹。如今陶渊明回归自我,能够过着率性闲适的生活,这种舒畅、自在的快意,是不言而喻的!

这首诗将旷达和感慨融为一体,大大扩展了诗的意境及内涵,正如苏轼夸赞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具体表现。陶渊明的诗句中有许多花、鸟,都是托物寓意,可以发现他寄兴的旨趣。严霜中菊花的秀姿、贞骨,是诗人品格的对照;返林入巢的归鸟,就像追求回归自然与真我的心境;醉入酒乡的陶渊明,能在酒中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若细细品读陶诗,必能领会“复得返自然”的个中真味!

前文提到陶诗中有不少写到花鸟用来托物寄兴,尤其在他归隐之后。例如《归园田居》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饮酒·其五》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些诗中的菊花和归鸟都有象征意涵,都是作者的化身。以下举《饮酒·其五》为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本诗写作者远离尘俗的心境和陶醉于自然的快乐。起笔以问答句式,说明心灵远远摆脱了世俗的束缚,居住在喧闹的世间也如同身处偏僻之地。菊花坚毅的性质,彰显陶渊明在喧嚣红尘中淡泊洒脱的高尚情操。他将菊花心灵化,使恬静优雅的菊花既是自然美景,更是他的精神、人格、理想的映照。夕阳下归返的倦鸟,就像那采菊而悠然见南山的自己,都在幽静的山林中寻回了生命的真意,享受失而复得的幸福。

(台北市立仁爱中学语文教师 李咏岚)

更多陶渊明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