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各本作六首,第六首“种苗在东皋”末尾有注曰:“或云此篇江淹《杂拟》,非渊明所作。”霈案:此篇见《文选》卷三一,题《杂体诗》三十首,其中第二十二首为《陶徵君田舍》,非渊明所作已成定论。宋韩驹(子苍)曰:“《田园》六首,末篇乃序行役,与前五首不类。今俗本乃取江淹‘种苗在东皋’为末篇,东坡因其误和之;陈述古本止有五首,予以为皆非也,当如张相国本,题为《杂诗》六首。”但韩所谓末篇序行役者,不知何指,张相国本亦不得见。录以待考。
“园田居”乃渊明之一处居舍(另有“下潠田舍”等),其少时所居,地近南山,即庐山。约二十五岁前后离开此处,至五十五岁方重归“园田居”,大约三十年也。
归园田居五首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愿,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园,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注释】
[1]少无适俗愿,性本爱丘山:意谓幼小时即无适应世俗之意愿,性情本爱此丘山也。世俗之人皆求入仕,而我则异于是也。
[2]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意谓误落于世间俗事俗欲之中,离开园田居已三十年矣。尘网:尘世之俗事俗欲如网之缚人。东方朔《与友人书》:“不可使尘网名缰拘锁,怡然长笑,脱去十洲三岛。”《晋书·范宁传》:“平叔神怀超绝,辅嗣妙思通微,振千载之颓纲,落周孔之尘网。”《文选》江淹《杂体诗》三十首之第十九《拟许徵君》:“五难既洒落,超迹绝尘网。”吕延济注:“尘网,喻世事。”可见,凡尘世间之俗事俗欲,有违本性者,皆可视为网,不必固定释为仕途也。此所谓“尘网”与“五难”相呼应,“五难”指名利、喜怒、声色、滋味、神虑消散,皆养生之难也,见向秀《难嵇康养生论》。渊明又曾用“尘事”、“尘羁”。如《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中》:“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世冥。”《饮酒》其八:“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可互相参照。凡俗事俗欲皆与市廛有关,隐居丘山可以摆脱羁绁,故“误落尘网中”又有离开丘山步入市廛之意。“尘网”与“丘山”对举,正是此意。尤可注意者乃此二句之读法:“三十年”,乃从“误落尘网”算起,上下两句连读。各家亦均不释“年”为岁,不系此诗三十岁作。然则“结发念善事,僶俛六九年”、“总发抱孤念,奄出四十年”等诗句亦应照此读法。
[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既有思恋故园之意,又有向往自由之意。霈案:渊明每以鸟、鱼对举,如《感士不遇赋》:“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4]守拙:此“拙”乃相对于世俗之“机巧”而言,“守拙”意谓保持自身纯朴之本性(自世俗看来为愚拙),而不同流合污。渊明常以“拙”自居,如《与子俨等疏》:“性刚才拙,与物多忤。”《感士不遇赋》:“诚谬会以取拙,且欣然而归止。”《杂诗》其八:“人事尽获宜,拙生失其方。”《咏贫士》其六:“人事固以拙,聊得长相从。”
[5]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上句言宅屋周围之园,下句言宅屋。方:方圆,周围。
[6]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上句远景,远村模糊;下句近景,近烟依稀。《离骚》:“时暧暧其将罢兮。”王逸注:“暧暧,昏昧貌。”墟里:村落。依依:依稀隐约,若有若无。
[7]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汉乐府《鸡鸣》:“鸡鸣高树巅,狗吠深巷中。”
[8]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上句既言门庭洁净,亦指家中无尘俗杂事;下句意谓心中宽阔而无忧虑。虚室:《庄子·人间世》:“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陆德明《经典释文》引司马彪云:“室,比喻心,心能空虚,则纯白独生也。”渊明《自祭文》:“勤靡馀劳,心有常闲。”《戊申岁六月中遇火》:“形迹凭化往,灵府长独闲。”可以参照。
[9]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意谓复得脱离樊笼,而回归自己本来之天性,亦复得以自由也。樊笼:关鸟兽之笼子,比喻世俗社会、市廛生活。自然:自然而然,非人为之自在状态。《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五章)“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五十一章)“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六十四章)渊明所谓“自然”乃是来自老庄之哲学范畴。此处与“樊笼”对举,又有“自由”之意。在樊笼里,须适应虚伪机巧,既不自然亦不自由;脱离樊笼,归田隐居,则既得自然复得自由矣。
【赏析】
此诗娓娓道来,率真之情贯穿全篇,其浑厚朴茂,少有及者。自“方宅十馀亩”以下八句,画出一幅田园景色,仿佛带领读者参观,一一指点,一一说明,言谈指顾之间自有一种乍释重负之愉悦。结尾二句画龙点睛,饱含多少人生经验!
归园田居五首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注释】
[1]罕:少。人事:指世俗间之应酬交往。《后汉书·黄琬传》:“时权富子弟,多以人事得举。”渊明《咏贫士》其六:“人事固已拙。”古《笺》引李审言曰:“《后汉书·贾逵传》:‘(贾逵母病,)此子无人事于外。’章怀注:‘无人事,谓不广交通也。’”
[2]穷巷寡轮鞅:意谓居于僻巷而少有显贵之人前来。古《笺》引《汉书·陈平传》:“家乃负郭穷巷,(以弊席为门,)然门外多(有)长者车辙。”穷巷:僻巷。渊明《读山海经》其一:“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鞅:以马驾车时安在马颈上之皮套。轮鞅:代指车。
[3]虚室绝尘想:意谓心中断绝世俗之念。《庄子·人间世》:“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司马彪注:“室,比喻心,心能空虚,则纯白独生也。”
[4]墟曲:村落。“曲”有隐蔽之意。
【赏析】
主旨在断绝尘杂,一心务农。“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非躬耕不能有此心情。刘履《选诗补注》曰:“盖是时朝廷将有倾危之祸,故有是喻。然则靖节虽处田野而不忘忧国,于此可见矣。”此说未免穿凿附会。方东树《昭昧詹言》曰:“只就桑麻言,恐其零落,方见真意实在田园,非喻己也。”方东树得渊明原意。“相见无杂言”,乃以农耕外之言为杂言,颇见情趣。
归园田居五首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释】
[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李注引《汉书·王恽传》:“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箕。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霈案:王恽应作杨恽;箕应作萁。
[2]晨兴:晨起。《韩诗外传》:“夙寐晨兴。”理:治理。渊明《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旱稻》:“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秽:田中杂草。
[3]带月荷锄归:意谓荷锄晚归,将月带归矣。
[4]夕露沾我衣:古《笺》引王仲宣《从军诗》(其三):“草露霑我衣。”
【赏析】
此诗《艺文类聚》卷六五引作《杂诗》。苏轼曰:“览渊明此诗,相与太息。噫嘻!以夕露沾衣之故而犯所愧者多矣。”(《东坡题跋》卷二《书渊明诗》)谭元春曰:“高堂深居人动欲拟陶,陶此境此语,非老于田亩不知。”(钟惺、谭元春评选《古诗归》卷九)霈案:此诗妙处全自生活中来,从心底处来,既无矫情,亦不矫饰。渊明似乎无意作诗,亦不须安排,从胸中自然流出即是好诗。“带月荷锄归”一句尤妙,区区五字即可见渊明心境之宁静、平和、充实。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意趣相似,而天趣盎然,唯厚朴蕴藉犹有不及。
归园田居五首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馀。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注释】
[1]久去山泽游:意谓久已废弃山泽之游矣。去:放弃。《论语·子路》:“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何晏《集解》引王肃注:“去杀,不用刑杀也。”山泽游:《南史·谢灵运传》:“灵运既东,与族弟惠连、东海何长瑜、颍川荀雍、泰山羊璿之,以文章赏会,共为山泽之游,时人谓之四友。”《梁书·任昉传》:“友人彭城到溉、溉弟洽,从昉共为山泽游。”
[2]浪莽林野娱:丁《笺注》:“‘浪莽’即‘浪孟’也。潘岳赋(《笙赋》):‘冈浪孟以惆怅。’案:‘浪孟’即‘孟浪’也。《庄子·齐物论》:‘孟浪之言。’徐邈读‘莽浪’,盖放旷之意。”王叔岷《笺证稿》:“莽犹荒也,王弼本《老子》二十章:‘荒兮其未央哉!’敦煌唐景龙钞本荒作莽,即莽、荒通用之证。‘浪荒’犹荒废也。张华《鹪鹩赋》曰:‘恋钟、岱之林野。’首二句谓久已废去山泽之游,旷废林野之娱也。”霈案:王说甚是。
[3]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意谓姑且携带子侄辈同游于荒墟。试:姑且。披:分开。榛:草木丛生。《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脱迹违难,披榛来洎。”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叙》:“披榛出门,排草入室。”荒墟:废墟。
[4]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意谓今日之墓地即昔人之居处也。丘垅:墓地。《礼记·月令》:“审棺椁之薄厚,茔丘垄之大小、高卑、厚薄之度。”渊明《杂诗》其四:“百年归丘垅。”依依:依稀可辨貌。
[5]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意谓昔人居处之井灶尚有遗迹,而桑竹只留残株矣。《墨子·旗帜》:“井灶有处。”残:残留。
[6]焉如:何往。
[7]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意谓“一世异朝市”之语真不假也。王充《论衡·宣汉》:“孔子所谓一世,三十年也。”古《笺》:“《古出夏门行》:‘市朝人易,千载墓平。’”丁《笺注》:“三十年为一世。古者爵人于朝,刑人于世。言为公众之地,人所指目也。‘一世异朝市’盖古语,言三十年间,公众指目之朝市,已迁改也。”
[8]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意谓人生如同一场幻化,本来即空无实性,最后当复归于空无也。幻化:《抱朴子·内篇·对俗》:“若道术不可学得,则变易形貌,吞刀吐火,坐在立亡,兴云起雾,召致虫蛇,合聚鱼鳖,三十六石立化为水,消玉为?,幻化之事,九百有馀,按而行之,无不皆效,……”空无:裴頠《崇有论》:“深列有形之故,盛称空无之美。形器之故有征,空无之义难检。”逯注:“郗超《奉法要》:‘一切有归于无,谓之空。’支遁《咏怀》诗:‘廓矣千载事,消液归空无。’”
【赏析】
“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乃渊明所见。“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乃渊明所感。三十年后旧地重游,感慨良深。可见经过战乱、疾疫、灾荒之后,浔阳一带农村之凋敝。人世之变迁,人生之无常,益发坚定渊明隐居之决心。
归园田居五首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注释】
[1]策:策杖,扶杖。
[2]榛曲:草木丛生而又曲折隐僻之道路。
[3]山涧清且浅,遇以濯我足:《古诗十九首》其十:“河汉清且浅。”《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4]漉(lù):过滤。
[5]近局:指近邻。“局”亦近也。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涂路难局,官守有限。”《后汉书·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不限局以疑远,不拘玄以妨素。”王先谦《集解》:“局,近也。”
[6]暗:暗。
[7]来:语助词。
【赏析】
此首承上首,写步荒墟之后,归家途中及归家后之情事。“漉我新熟酒”以下四句,农村生活之简朴、邻人间关系之亲切,以及乡间风俗之淳厚,历历在目,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