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二)原文
归园田居(其二)
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句解】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摆脱了令人烦扰的仕宦生活,回到偏僻的乡村,这里没有什么世俗的交际应酬,没有车马俗人的造访喧闹,总算又获得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宁静。“穷巷”,偏远的陋巷;“轮鞅”,指车马,“鞅”是安在拉车的马颈上的皮套。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那道虚掩的柴门,那间幽静的居室,就把尘世的一切喧嚣、一切俗念都统统摒弃隔绝了。以上四句,诗人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的清贫,暗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诗人有时也打开那道虚掩的柴门,沿着野草丛生的田间小路,到村落里走走,到乡邻家串串门。“墟曲”,村落、乡野,“曲”有隐蔽之意,这里指隐僻的地方。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和乡农们见面,大家没有什么杂七杂八的话,只是彼此拉拉家常,说说田里桑麻的长势而已。这样的交流是简单的,却又是切实有味的,因为它和人的劳动、收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诗人看来,与纯朴的乡农披草往来,不是他所厌恶的“人事”;彼此交谈着桑麻的长势,也不是他所厌恶的“杂言”。无论“披草共来往”,还是“但道桑麻长”,都道出了诗人与乡邻们淳朴友好的关系。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种下的桑麻一天天长高,开垦的土地也越来越多,这令诗人心情为之一畅。两个“日”字,让读者切实地分享到诗人与日俱增的劳动乐趣。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看着一天天长高的桑麻,诗人高兴之余,又心存忧惧,深恐秋冬霜雪的降临,会让那喜人的桑麻凋落如杂草一般,使自己辛勤的劳动毁于一旦。一喜一惧,表面看只是担心气候变化带给农作物的伤害,然而细细体味,又似有弦外之音。
归园田居(其二)赏析
像这首诗一样直白如话而又意味淳厚之作,在古典诗词中很不易得。诗人选取的是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断,运用的是最质朴无华的言语,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去领略乡村的幽静及自己心境的恬静。而在这一片“静”的境界中,流淌的是古朴淳厚的情味。金人元好问曾评论陶诗说:“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诗人在这里所写出的,正是一片宁静谐美的理想天地。在陶渊明看来,田园生活最平凡、最现实,同时也是最崇高、最理想的。他田园诗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将这种平凡与崇高、现实与理想和谐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平凡的农家生活显出崇高的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