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湘门》原文赏析-陶弼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12 10:56

碧湘门原文

碧湘门

陶弼

城中烟树绿波漫,几万楼台树影间。

天阔鸟行疑没草,地卑江势欲沉山。

【注释】

行(háng):行列。

碧湘门赏析

碧湘门即长沙(今属湖南)城门。作品所描绘的是诗人在门楼上凭高四望所见的景色,句句写远,却又始终未着“远”字,表现出形象描绘的高度技巧。

开头两句展开一幅长沙城内的夏日风光图。画面的中心是树。登楼一望,远树如烟,故称“烟树”。万木葱茏,层层叠叠,有似水波浩荡,所以喻为“绿波”。“漫”本来是一个极为平常的字眼,用在这里却很新鲜,使人们清晰地看到,绿树如海,无所不在,仿佛不仅充满了整个长沙,并且正在漫溢出去。这就给人一种置身于无边浓绿之中的感觉。“几万楼台树影间”是进一步点染。“几万”,可见数量之多。如此众多的崇楼高台,却若隐若现于“树影”之间。这一衬托,这一装点,“城中烟树”的壮美景象就更其鲜明,也更富于立体感。

第三句目光移向城外。着一“疑”字,意味深长地表明所写的是远望的错觉。不错,鸟行最初出现在上空时,还需要仰视,而当渐渐地飞向远处,虽然实际上并未降低高度,但显得越来越低,仿佛是在贴地而飞,以至于没入草中。这里,“鸟行没草”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是动景,用以衬托“天阔”这一静景。因为没有“天阔”,就不见鸟行的远飞,也就绝不会有这般错觉。此句以“天阔”领起,用意显然。

在艺术表现上,这句诗有一点特别值得提出。古代诗人在表现空阔辽远的意境时,常常并不扫尽物色,而是有意用小小点缀加以衬托,如鲍照《芜城赋》:“直视千里外,唯见起黄埃。”《还都道中作》:“绝目尽平原,唯见远烟浮。”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等等。所以,如果作者仅仅配置几行飞鸟来反衬“天阔”,就了无新颖之处,而他的匠心正在于写出了鸟行远飞、缓缓消失的过程,让读者进一步从时间的推移感受到空间的苍茫无垠。

第四句写远望中的“江”,即湘江。旧题王维《山水论》云:“远水无波,高与云齐。”这一带地势本来就“卑”(低),与远水相形,自然如同陷进去一般,所以,就连那些山峦也仿佛要被淹没似的。“沉”是经过锤炼所得的诗眼。陶弼另一首《公安县》诗也有句云:“远水欲沉城。”由此一字的重复使用,更可以体会到,用它描写远水浩茫的情景,确实和王维《汉江临泛》中“郡邑浮前浦”之“浮”异曲同工,意义相反的字眼同样真切地写出了水势之盛。“欲”字亦宜着眼。“欲沉”者,将沉而未沉也,既传达了远水浩茫给诗人的强烈主观感受,又恰当地把握住了描写的分寸。看似寻常却奇崛。

在句法上,这首诗采用“对结”(后联对偶)格。这种结尾虽有对仗工稳之美,却易流于板滞,故较为少见。但作者用得自然贴切:前二句单行,合写一景;后二句对偶,分写二景。景物的层次通过句式的变化显得清晰,内容和形式和谐统一。

(陈文新)

【作者】

陶弼:(1015—1078)字商翁,永州祁阳(今属湖南)人。以功授阳朔县主簿,历官知邕州、东上阁门使、康州团练使。有《陶邕州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