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淮上遇便风》》原文赏析-苏舜钦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12 09:53

和淮上遇便风原文

和淮上遇便风

苏舜钦

浩荡清淮天共流,长风万里送归舟。

应愁晚泊喧卑地,吹入沧溟始自由。

和淮上遇便风赏析

诗题标明,有人作了《淮上遇便风》,此为和诗。《诗经·郑风·萚兮》:“倡(同唱)予和汝”,唱和诗本此。《淮上遇便风》原唱者未详,只就此诗作解。

这首诗是抒发行舟淮上遇便风之快感,表现了诗人放情万里的心怀。

首句,“浩荡清淮天共流”。“浩荡”点出河宽水盛,“清淮”点出水色澄澈,“天共流”谓水天一色。只此一句,既写出了沧波浩瀚之势,又写出了登舟如行青冥的快意,加之“长风万里送归舟”,让诗人凭虚御风,不久即可回到久已阔别的故乡,岂不是天助我愿!不言喜悦,喜悦之情自见。

诗贵立意高远,小诗中尤贵曲曲中陡生新意。如杜甫本是“望岳”而未登山,诗末却呼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设无此等远思妙想便是凡笔。此诗也不妨解作“遇便风而生云帆沧海”之思:“应愁晚泊喧卑地,吹入沧溟始自由。”从这富于启发和象征意义的诗句中,使人想象到诗人冲决羁绊、背负青天作逍遥游的胸怀。诗人在朝之日,就曾疾愤构陷之徒,“愤懑之气,不能自平”,“嵘竑于胸,一夕三起”,这“吹入沧溟”之想,实是诗人清白、高远的思想写照。

这首诗,从“浩荡清淮天共流”到“长风万里送归舟”,再到“吹入沧溟始自由”,都是写乘“便风”的快意,其感情是层层递进的。其中,前两句是现实,末一句是遐想。无现实而写遐想便没有生活基础,无遐想而只写现实则淡而无味,二者相辅相成。这是应注意的一点。其次,还应懂得“应愁晚泊喧卑地”的妙用。这是一个“垫句”,也是诗中“波折”。从“垫句”说,它是为了给下句蓄势,通过一收一放,让末句的语势更加酣畅。从“波折”说,它是为了避免诗味平直,产生“对比鲜明”的效果。正是由于害怕船泊喧嚣卑湿之地,才更显得“吹入沧溟始自由”之可贵,令人读后产生痛快淋漓之感。

(傅经顺)

【作者】

苏舜钦:(1008—1049)字子美,绵州盐泉(今四川绵阳市东南)人,迁居开封。少以父荫补官。景祐元年(1034)进士。曾任大理评事,范仲淹荐为集贤校理、监进奏院。被劾除名,寓居苏州沧浪亭。后复为湖州长史。工诗文。诗与梅尧臣齐名,风格豪健,甚为欧阳修所重。有《苏学士文集》。

更多苏舜钦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