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泉铭并叙》原文注释赏析-苏轼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10 07:43

六一泉铭并叙作品原文

六一泉铭并叙

苏轼

欧阳文忠公将老,自谓六一居士。予昔通守钱塘,见公于汝阴而南,公曰:“西湖僧惠勤甚文,而长于诗,吾昔为《山中乐》三章以赠之。子间于民事,求人于湖山间而不可得,则盍往从勤乎?”予到官三日,访勤于孤山之下,抵掌而论人物,曰:“公,天人也。人见其暂寓人间,而不知其乘云驭风,历五岳而跨沧海也。此邦之人,以公不一来为恨。公麾斥八极,何所不至?虽江山之胜,莫适为主,而奇丽秀绝之气,常为能文者用,故吾以谓西湖盖公几案间一物耳。”勤语虽幻怪,而理有实然者。明年公薨,予哭于勤舍。又十八年,予为钱塘守,则勤亦化去久矣。访其旧居,则弟子二仲在焉,画公与勤之像,事之如生。舍下旧无泉,予未至数月,泉出讲堂之后、孤山之趾,汪然溢流,甚白而甘。即其地,凿岩架石为室。二仲谓余:“师闻公来,出泉以相劳苦,公可无言乎?”乃取勤旧语,推本其意,名之曰六一泉,且铭之曰:

泉之出也,去公数千里,后公之没十有八年,而名之曰六一,不几于诞乎?曰:君子之泽,岂独五世而已,盖得其人,则可至於百传。尝试与子登孤山而望吴越,歌《山中之乐》而饮此水,则公之遗风余烈,亦或见于斯泉也。

【注释】

[1]六一泉:在杭州孤山下,为纪念欧阳修(号六一居士)而名。六一,参见《颍州初别子由二首》注。

[2]文忠:欧阳修的谥号。

[3]通守:任通判。钱塘:杭州。

[4]汝阴:今安徽阜阳。南:南行。

[5]惠勤:余杭人,居杭州西湖孤山,欧阳修的朋友,苏轼曾为其诗集写序。甚文:很有文才。

[6]《山中乐》:即《山中之乐》,欧阳修赠惠勤诗,见《居士集》卷十五。

[7]间于民事:在管理民事(指任官)之余,得空。

[8]盍:何不。往从勤:去找惠勤。

[9]抵掌:击掌,指在一起。

[10]天人:像天神一般的人。

[11]此邦:谓杭州。不一来:谓欧阳修未曾在杭州任官。

[12]公麾斥二句:谓欧阳修的精神无所不在。麾斥八极,到达四面八方的极远之地。

[13]莫适为主:没有一定的主人。

[14]故吾句:意思是西湖之美早就被欧阳修领略,并在写作中随意运用。

[15]明年:第二年。薨:逝世。

[16]钱塘守:即杭州知州。化去:僧人去世。

[17]二仲:当是惠勤的两名弟子,其法名中都有“仲”字。

[18]汪然:水大的样子。

[19]师闻二句:意谓惠勤死后有灵,为苏轼的到来而特意让泉水流出慰劳他。师,指惠勤。劳苦,慰劳。

[20]几于诞:近于怪诞无理。

[21]君子二句:谓君子的恩泽不止流传五代。《孟子·离娄下》:“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苏轼更加以发挥。

[22]盖得二句:谓如果得到合适的继承人,则君子的恩泽可以百世相传。

《六一泉铭并叙》原文注释赏析-苏轼作品

六一泉铭并叙作品赏析

熙宁四年(1071)苏轼赴杭州任通判,途中拜见欧阳修于汝阴,欧阳修向他介绍了老朋友惠勤。苏轼一到杭州,就去孤山访问了惠勤,成为至交。次年欧阳修逝世,他们也曾在孤山一起哀悼。又过了十八年,即元祐五年(1090),苏轼又在杭州任官,惠勤已经去世多年,但在他们曾经一起哀悼欧阳修的地方,居然出现了一道泉水,所以苏轼取名为“六一泉”,并作此文,铭刻在泉旁。

悼念欧阳修和惠勤的友谊无疑成为此文的主题,而苏轼本人的经历亦贯穿其间,所以文字间回荡着一段深挚的真情。他们之间的友谊建立在一种超凡脱俗的理解之上,认为能欣赏自然之美的人,就是在精神上与自然之美合璧,因而其精神无所不在的人。所以,这孤山的泉水虽然在他人看来似乎与欧阳修毫不相干,苏轼却命名为“六一泉”。文中借惠勤之口说出的一番议论,与苏轼在《前赤壁赋》中的议论可谓精神相通:那种摆脱了世俗功利之心,能够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自然的人,才是自然的真正主人。

更多苏轼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