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原文注释赏析-苏轼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10 07:29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作品原文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

[1]缺月:谓月亮不圆。桐:梧桐树。月亮挂在稀疏的梧桐树枝上,这是视觉效果。

[2]漏断:漏声断绝,谓夜深。漏,是古代的计时器。

[3]幽人:幽居寂寞之人,苏轼自指。

[4]缥缈:高远隐约的样子。

[5]省:了解,知觉。

[6]拣尽二句:说鸿雁挑尽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寂寞地落宿在冰冷的沙洲上。鸿雁本不能栖息于树枝,作者却说不肯栖树,以示鸿雁的高洁。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原文注释赏析-苏轼作品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作品赏析

从元丰三年(1080)的二月到五月,苏轼都住在黄州的定惠院,《卜算子》词当作于其间。词中有“幽人”和“孤鸿”两个形象,但正如上面一首《海棠》诗中的“先生”和“名花”一样,两个形象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都是作者的自况。这孤鸿在深夜里惊起回首,一肚子的心事幽怨,无人可以理解;拣尽寒枝,都不肯随意栖身,结果独宿沙洲,甘守寂寞。谪居中的苏轼愁闷孤独而又心怀清高,于此可见。词境清空逸绝,语短而思长,达到了精妙的艺术境界。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雪泥鸿爪”之后,苏轼又一次以鸿雁形象来寄托他的人生感悟。相比之下,前者有感于渺小主体在巨大时空中的到处偶然,飘忽无踪,此则深度开掘其内心,表达了主体对外在环境的抉择。至其晚年,有“春来何处不飞鸿”之句(见《次韵法芝举旧诗一首》),则达到了主体对巨大时空的超越。等过了漫长的严冬,春天总会再次到来,飞鸿也终会归来。我们从这鸿雁形象的前后变化中,可以察见作者人生思考的发展进程。

主体的自觉抉择,是心志不乱的表现。处在逆境中的人,除自伤其处境凄凉外,还会因怨愤不平,而使情思、行为失去控制,非唯戕害身体,而且心志紊乱,容易产生偏见。这样等于已经被逆境所击败。所以,“小雅怨诽而不乱”,才是真正战胜逆境。苏轼在定惠院寓居时,家人尚未到达黄州,独自钻研《周易》,他在《易传》中强调,一个人要“清明在躬,志气如神”,永远保持正确看待事物的理性风范,从而不会作出违背自我的选择。自己的主人永远只能是自己。

更多苏轼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