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问《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古诗原文赏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10 04:13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作品原文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

宋之问

春豫灵池会,沧波帐殿开。舟凌石鲸度,槎拂斗牛回。

节晦蓂全落,春迟柳暗催。象溟看浴景,烧劫辨沉灰。

镐饮周文乐,汾歌汉武才。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

宋之问《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古诗原文赏析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作品赏析

前文提过,宋之问虽然是个无耻之辈,但毕竟不是那种“踢寡妇门,刨绝户坟”的低级流氓,也算得上是流氓加才子型的人物。在当时皇帝亲自主持的“诗歌大奖赛”中,宋之问频频夺冠,也并非全靠献媚,这人做起应制诗来还是十分老到的。

早在武则天当皇帝的时候,宋之问就大出过一次风头。当时武则天和群臣同游洛阳龙门,照例宴乐赋诗。当时一个叫东方虬的先写完了,武则天看后称赞不已,就赐给他一身锦袍。东方虬刚披到身上,宋之问的诗也做好了,武则天一看,比东方虬的强好多(此诗见《全唐诗》卷51_39《龙门应制》),于是马上让东方虬脱下袍来,改为赐给宋之问。可想东方虬会是何等的尴尬。

从此事也可看出武则天的性格,假如是她老公李治或儿子李显等人,恐怕都不会这样做,肯定会另赐一件锦袍或其他物事给宋之问。但武则天却是一向以铁腕著称,别说夺个小小的锦袍,她想要谁的脑袋也会毫不客气。

宋之问另一次“力摘桂冠”的故事,就是靠本篇选的这首诗。这是在唐中宗年间的一次活动中,由上官婉儿主持的。这唐中宗,一方面是个老好人,有两个大臣互相揭发攻击,他居然不分对错,让双方和解罢休,人们讥笑他为“和事天子”。另一方面又是个大玩家,他十分喜欢宴乐,还经常别出心裁地组织一些君臣嫔妃齐上阵的“文体活动”,据《资治通鉴》中写:

二月,己丑,上幸玄武门,与近臣观宫女拔河……春,正月,丙寅夜,中宗与韦后微行观灯于市里,又纵宫女数千人出游,多不归者……庚戌,上御梨园毯场,命文武三品以上抛毯及分朋拔河。韦巨源、唐休璟衰老,随絙踣地,久之不能兴;上及皇后、妃、主临观,大笑。

亏他想得出,让老大臣们拔河,摔倒一堆老头后,惹得皇上皇后公主哈哈大笑。实在是“望之不似人君”!

这次到昆明池游玩的盛会,也是由唐中宗主持的。题目中的“晦日”,并非是晦气之日,而是每月的最后一天,如果不标月份,就是正月的“晦日”,即正月三十日。按唐朝制度,把正月晦日、上巳和重阳定为三大节日,中宗又是好玩喜热闹之人,当然就在这天去长安南面的昆明池游玩宴乐。

唐中宗玩得高兴,诗兴大发,就自己作了一首诗,又让与会的群臣也都赋诗作庆。皇帝有命,群臣们敢不争先?于是一时间,交稿的有一百多人。中宗命上官婉儿当评委,婉儿坐在高高的彩楼上,对这些诗篇进行海选,淘汰掉的就直接从楼上扔下来,诗稿如雪片般纷纷飘落,最后就剩下当时最有名的文坛大腕——宋之问和沈佺期,他两人号称“沈宋”,长时间不分高下。众人都紧张地等着这场“二进一”的决赛结果,这时沈佺期和宋之问私语说,咱俩一向不分高低,我看就以今日定高下,以后不必再争了,宋点头同意。

过了一会儿,又一张诗稿飘下,原来是沈佺期的,他被淘汰了。婉儿的评价是:“二诗文笔相当,但沈诗结句‘微臣雕朽质,差睹豫章才’辞气已竭,而宋诗结句‘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陡然健举,若飞鸟奋翼直上,气势犹在。”众人包括沈佺期在内都心服口服。

我们来看宋之问的这首诗,是标准的应制诗格调。宋之问是写应制诗的老手,比起孟浩然那样的高出不知多少。孟浩然不分好坏地献给玄宗皇帝一首“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导致求官的面试当场砸锅。对于应制诗来说,不怕铺陈空乏,什么天河仙宫、华日祥云一通胡诌,看来不是很着边,但也不会出大错。不出错,这是应制诗的最重要的一点,就像现在有的讲话稿一样,满篇废话不要紧,但不能有政治错误。

再有,不能太张扬,写应制诗时不是个人抒发情怀的时候,不能发牢骚,说怪话。像王勃那样大说“嗟乎!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滕王阁序》)这也是不好的,皇帝或者上司看了肯定也不喜欢。另外多用典故,显得华丽高雅。当然,还有一点,就是多说吉利话,讨个口彩,用典故可以,一定不要用那些不祥的典故。

像《红楼梦》中元春娘娘让大观园众女儿们作诗时,林黛玉那首就有点问题,像“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这一联,虽然小巧精致,但“金谷”这个典故是说石崇的金谷园的,而在前文中我们提过,石崇后来被杀了,所以说这个典故用得就不太吉利,不好!而反观人家薛宝钗的诗,就老辣得很,中规中矩,一点毛病也没有。怪不得后来娘娘似乎比较喜欢宝钗。

好了,我们来看一下宋之问的诗。这是一首排律,除了头尾,中间几联都是对仗的,排律中脍炙人口的不多,除了杜甫的一些排律比较精彩外,其他人作的很容易呆板乏味。这是排律的形式决定的,中间的对仗句其实有那么两联就恰恰好,太多了不免有堆砌的感觉。

一般来说,排律的作者不得不找来一些对句,码墙一般码上去,非常无味。但对于应制诗来说,却正好起到“装点”盛世、歌功颂德的作用,显得庄严隆重。所以宋之问的这首诗,上来先说在春日中参加了昆明池上的宴会,池边设置了豪华的帐殿。所谓帐殿,就是当时为皇帝嫔妃等用绸缎专门搭起来的棚子,灵池、沧波这些词都是指昆明池。

接下来就开始码典故了,大家参看一下后面的注释,其实这一大堆典故装砌起来,也没有什么实质的描述。第二联其实也就是说在池中划划船,看看池边的石鲸、织女、牵牛的雕像之类。第三联用了一个典故,转了一大圈,无非就是说今天是“晦日”——正月三十日,春天虽然还没来,但杨柳却在暗中发芽,孕育着春机。第四联说了两个昆明池的典故,表明是在昆明池。第五联说了两个历史上君臣宴饮的典故,说明君臣宴饮的盛事。注意“镐饮周文乐”此句中,其实应该是周武王。但不能上联是“镐饮周武乐”,下联又是“汾歌汉武才”,两个“武”字碰头,这可是诗家大忌。反正周文王、周武王分得清楚的人也不大多,宋之问于是打了个马虎眼,就成了“镐饮周文乐”。

宋之问夺冠,靠的就是这最后一句出彩,“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确实很有开创未来的气势。而沈佺期却说“微臣雕朽质,差睹豫章才”,谦恭是谦恭,但不免让人觉得有垂头丧气的感觉,按照应制诗的特点,落榜是毫不冤枉的。

【相关阅读】

更多宋之问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