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对月》原文赏析-宋琬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10 03:56

狱中对月原文

狱中对月

宋琬

疏星耿耿逼人寒,清漏丁丁画角残。

客泪久从愁外尽,月明犹许醉中看。

栖乌绕树冰霜苦,哀雁横天关塞难。

料得故园今夜梦,随风应已到长安。

狱中对月赏析

清顺治末年,任浙江按察使的宋琬,因遭族人诬陷说与山东登州起义者于七相通,被捕入狱。这首诗就是宋琬在狱中所写,抒发了蒙冤受屈后的孤栖之苦、愤懑之情和对妻子的深切怀念。

首联写夜深难眠,以景写情。“疏星耿耿”,明写星光幽冷,暗写狱中对月。月明星稀,疏星耿耿,只有几颗晶亮的星星发着清光,只有对月时才可见。但诗人没有直接写对月,这主要是为了突出“逼人寒”。寒气逼人,说明季节已是深秋,时间已是深夜,内心的凄苦和气温的寒冷互为作用,一个“逼”字尽传精神。“清漏丁丁”,丁丁之声清晰可辨,夜静无哗,愁人失眠;这漏声敲击着诗人的心扉。“画角残”,画角声残,其声如呜咽哀鸣,且暗含夜深之意。这一联取星、漏、角等物,从空中写到地上,从远方写到近处,以形象、声音、气温诸方面来渲染狱中凄冷的气氛。

颔联写冤苦不尽,以态写情。一写“泪”,久系狱中,辛酸的眼泪已同那无边无际的愁苦流尽了。说“尽”,意为不尽的泪水已完了,显示了愁苦之深,实为说愁不尽泪不止。一写“醉”,以酒浇愁愁更愁,醉中看月,一片朦胧,是醉眼惺忪,也是泪眼模糊,身陷囹圄,满腹愁怨,无处申说,无法辩白,只有将无尽哀苦倾向天边月亮。因“泪”而要以酒解愁,因“醉”使泪更无法遏止。诗人没有写呼天抢地的呼叫,也没有写滔滔不尽的诉说,只有流泪、酒醉之态,充分流露出苦情深衷。同时,醉中看月,拓展了诗人思想翱翔的空间,引出了下文的两层具体的叙写。

颈联写处境艰难,以喻写情。一是借栖乌绕树喻被囚之苦。曹操《短歌行》诗云:“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曹操说栖鸟无枝可栖是讲自己无所依托,诗人于此则进一层说在冰霜苦寒的环境中,乌鹊无处可栖,自己只有蹲在这冰冷的监狱中。一以哀雁喻自己有家难归。雁南来北往,有一定规律,哀雁为失群的雁,要想南归可是关塞阻断,十分艰难。诗人以哀雁横天的景象,喻指自己流落他乡,有家归不得。“栖乌”“哀雁”形象本身就传达出令人心悸的情味。“冰霜苦”言狱中苦况,“关塞难”言途中险阻,既反映了诗人囚居的艰苦生活,也表现了对蒙冤的怨愤之情。

尾联写想念家人,以思写情。诗人狱中望月,举头见雁,其思想飞越关山,回到自己的家园。“料得故园今夜梦,随风应已到长安”中“故园”指作者家乡山东莱阳,“长安”借指北京,诗人不直说自己思念家中的妻子儿女,而说家人梦中应到自己这里,这就如杜甫《月夜》中所写“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从对面写来,曲折婉转。由此可见其思念之深,且楚楚动人,别有韵味。

这首诗围绕着《狱中对月》的诗题,多侧面、多层次地展开叙写,又处处紧扣着怨愤之情,由于取景典型,用喻贴切,刻画入微,想象合理,因而感人至深,余味不匮。

(徐应佩)

【作者】

宋琬(1614-1674),字玉叔,号荔裳,山东莱阳人。清顺治四年(1647)进士。曾出任浙江按察使。后因山东于七起义事,被族人诬告下狱。释放后在家闲居近十年。后出任四川按察使。一生多遭困顿,故其诗多愁苦之音。名与施闺章并称。有《安雅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