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滩原文
九龙滩
沈受宏
我从建溪走千里,胆落魂消百滩水。
舟人更说九龙滩,绝险诸滩安足齿。
嗟子漂泊何为哉?今日亲到龙滩来。
恰闻昨日七舟下,两舟却破寻尸骸。
上滩犹比下滩好,人登崖岸且自保。
长索条分众挽舟,独把操篙付三老。
一滩水悬一丈高,奔雷卷雷舂怒涛!
舟尾向天舟倒立,还防巨石訇相遭。
欲上不上力再着,号呼互应愁一错。
我伫山根彳亍行,崚嶒石罅难移脚。
九龙九龙路折盘,尽日劳劳上几滩?
最有墓龙势尤险,过此相庆方平安。
呜呼上滩人自苦,下滩水急谁能主?
轻舟逐浪转如飞,纵有贲获勇何补!
清流之人水中生,弄舟惯与洪流争;
商旅乘舟漫侥幸,性命直比鸿毛轻。
我意欲将山路辟,下属安沙上铁石。
闲却九龙不复行,往来免误天涯客!
九龙滩赏析
形式,对于任何艺术作品都是十分重要的。没有无形式的内容,相反,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内容作用于形式,形式反过来作用于内容。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是艺术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艺术,要讲究形式美。戏曲表演就要求歌唱化、韵律化,动作舞蹈化,即所谓“无动不舞,有声必歌”,前者是美观,后者是美听。绘画也很重视形式美,线条、色彩与构图,就是绘画形式美的主要因素。音乐,是更努力追求形式美的,不注意节奏、旋律、调式、和声等等之美,怎么会有使闻之者动心的乐曲?诗歌的形式也是如此,从沈受宏的这首《九龙滩》,也可看到形式的艺术表现力的独特性。
沈受宏是清代一位知名度不高的诗人,曾向名诗人吴梅村学诗。福建多山,滩多流急,九龙江在福建省南部,由北、西两溪合成,流入厦门湾入海,长达258公里,负山阻水,舟人视为畏途。沈受宏这首诗,就是写九龙江的险状和自己心悸而魄动的感受。开始四句是起调,高唱而入,诗人先以侧面烘托之笔,张扬九龙滩之险绝,先声夺人。接着二十句,随步换形,层波叠浪,极写上滩之险,“一滩水悬一丈高,奔雷卷雷舂怒涛!舟尾向天舟倒立,还防巨石訇相遭”,行文极尽腾挪跌宕之能事,真是使人如见其事,如观其景,如入其境。第三部分的八句,风雨分飞,鱼龙百变,状下滩之险象环生,读来也令人凝神屏息。最后是诗人表白开辟山路关闭水道的愿望,有如一阕九龙滩的四重奏,悠扬摇曳,留下的是令人心有余悸的尾声。
这首诗,是古体诗中的七古,它源于《离骚》与汉魏乐府,始于曹丕《燕歌行》,发展于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到唐代而臻于极盛,李白、杜甫、高适、岑参、白居易、韩愈等才高气盛的诗人,都有许多佳作。这种体式正如王世贞《艺苑卮言》所说:“其发也,如千钧之弩,一举透革。纵之则文漪落霞,舒卷绚烂。一入促节,则凄风急雨,窈冥变幻,转折顿挫,如天骥下坂,明珠走盘。收之如橐声一击,万骑忽敛,寂然无声。”沈受宏《九龙滩》一诗,仿佛近之。清诗人黄仲则也有首写险滩的《新安滩》:“一滩复一滩,一滩高一丈。三百六十滩,新安在天上!”短小的绝句,只能表现审美对象最典型的特征和诗人最典型的感受,给读者留下思之不尽的余味,而不能浓墨重彩地铺陈,有丝毫旁逸斜出之处。从以上两首题材相似形式不同的诗作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不同形式的艺术表现力的独特性。
(李元洛)
【作者】
沈受宏,生卒年不详,字台臣,江苏太仓人。贡生。家贫不求仕进,以诗受知于吴伟业。有《白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