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原文
咏怀(其二十八)
阮籍
若木耀西海,扶桑翳瀛洲。
日月经天途,明暗不相侔。
穷达自有常,得失又何求。
岂效路上童,携手共遨游。
阴阳有变化,谁云沉不浮。
朱鳖跃飞泉,夜飞过吴洲。
俯仰运天地,再抚四海流。
系累名利场,驽骏同一辀。
岂若遗耳目,升遐去殷忧。
咏怀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哲理色彩的抒怀之作,其中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皆有穷达,不愿为名利所羁绊的人生感慨与思索。写这类抒怀的作品,往往容易流于直露、浅显、枯燥,但这首诗却能以隐约恍惚的朦胧意象和欲言又止的丰富暗示,使人感受到一种心灵的颤动,一种隐约、玄幽之美。
诗一开篇就很奇特幻化,似乎不着边际,又似乎正点在题上,好像是在写景,又好像是在发议论。“若木”“西海”“扶桑”“瀛洲”,这一系列富于神话色彩的意象,一下子就将人带到一个迷离恍惚的世界,使人联想起屈原《离骚》中的优美诗句:“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可实际上诗人写若木,写扶桑,又并不真要去表现那个光彩灿烂的神话世界,也并不想借此表达那么飘逸玄妙的情致,而是为了引出日月经行,各有晦明,毋庸计较的感慨来。这个感慨写得非常隐秘,看起来,唯有太阳、月亮和天空构成的开阔背景,但其中蕴含的哲理,正是下两句所说的“穷达自有常,得失又何求”。这四句先暗喻,后明言,一抑一扬,一隐一显,极有隐约恍惚之妙。同时“自有常”与“又何求”两句,一用陈述语,一用感叹语,也很能表现出诗人内心情感的激荡来,透露出诗人在看似达观的心态下内心中的不平。
七、八句则又是一转,从五、六句的正面咏怀,转入反面抒怀,表示自己岂能仿效那些市井小人之辈,与他们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看得出来,诗人写这两句是在力避一味直抒胸臆,因而先用“岂效”作为反问,从语气上先造成一层波澜,然后再用富于形象性的路上小儿携手同游的画面表现自己不同流俗的襟怀,显得生动且富于情趣。诗人写自己的襟怀,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点到为止,绝不把内心的波动展现得一览无余,而总显得好像欲言又止,引而不发,给人以丰富的暗示。所以在以上四句已从正反面写过自己的感慨怀抱之后,九、十两句就像是从哪儿突然飘过来的梦呓一样,自言自语地说道:“阴阳有变化,谁云沉不浮。”这两句说的那么玄妙,那么邈远,仿佛要探究一下宇宙的本来面目,又仿佛在争辩什么事情的真相一样,意思是说,阴和阳本来互为消长,谁说沉下去就再不会浮上来的呢?“阴阳”“沉浮”,其实和前面的“明暗”“穷达”都表达了同样的人生感受。但诗人有意把它写玄,写得既虚又实。玩味起来,沉浮本是很实在的意象,而谁沉、谁浮却又好像很虚。读着这虚虚实实的意象确实能使人体会出诗人隐秘而又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感受到其心灵的颤动。接下去,诗人又把九、十两句的意象化为了一个神话的境界:“朱鳖跃飞泉,夜飞过吴洲。”“朱鳖”,《吕氏春秋·本味》:“鱼之美者……醴水之鱼,名曰朱鳖,六足有珠,百碧。”“夜飞”,指剑,张协《七命》说:“或驰名倾秦,或夜飞去吴。”李善注曰:“《越绝书》曰:‘阖卢无道,湛卢之剑去之入水,行楚,楚王卧而寤,得吴王湛卢之剑。’”这两句意思很是隐晦,其实是说,朱鳖本是沉于水的,但它也能浮于飞泉之上;夜飞本为浮的,却也可沉入吴洲。这里显然运用了象征、寄托、暗喻的手法,一吐胸中之慨,既富于形象,又能把意思表达得惝怳迷离,耐人回味。直到十三句以下四句,诗人又再次切入自己的形象,再次直接抒怀:“俯仰运天地,再抚四海流。系累名利场,驽骏同一辀。”这四句简直就是从诗人心中奔涌出来的,它表现了诗人从迷离彷徨的心境中挣脱出来之后,终于意识到那世间的贤愚之辈不过紧紧受着名缰利锁的羁绊,而人的心灵却可以在瞬息之间经行天地,往来于四海之外,这种自由才真正令人神往。于是诗人以“岂若遗耳目,升遐去殷忧”作为全诗的结束,表示自己的心灵经过这一番波动之后,最终抛弃了一切耳目形骸,进入了辽远而又自由的境界,远远摆脱掉人世间的烦忧。这后六句,视野开阔,意蕴丰厚。诗人先借《庄子·在宥》中“其疾俯仰之间,而再抚四海之外……偾骄而不可系者,其唯人心乎”之意来扩大诗歌意象的内涵,再用驽马与骏马不得不同样为人驭使作为暗喻、象征,形容世间所有的人全都为名利所羁,最后用带有疑问口气的“岂若”端出自己的志趣和意向,使整首诗都升华到一种自由的境界,同时又多少透露出那“殷忧”实际又无法摆脱的苦闷。
这首诗的魅力,既得利于诗人极真切的内心波动的表现,也得力于那隐约朦胧的意象和回旋往复的旋律。诗人是通过这一个个具体的意象,通过稍纵即逝的内心波动的捕捉,以思绪的飘动来贯穿全诗,从而创造出一种隐约幽微之美的。
(王景琳)
【诗人名片】
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建安作家阮瑀之子。好学博览,尤慕老、庄。他反对名教,向往自然,旷达不拘礼俗。他对于新起的司马氏政权不愿合作,但不像嵇康那样坚决不仕,而是采取对司马氏虚与委蛇的态度,纵酒谈玄,不问世事,作消极的反抗。他在文学上受屈原的影响较多。《咏怀诗》八十余首,感慨很深,格调高浑,使他成为正始(魏齐王曹芳年号)时代(240—248)的最重要的诗人。